第三章舞台表演7
7.桑巴
基本內容
桑巴是音樂加舞蹈的混合體。音樂主要是由弦樂、打擊樂和歌手來共同完成,而舞者則負責舞蹈的部分。桑巴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象征之一。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桑巴,桑巴是歐洲白人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融合的產物。其實大部分巴西音樂都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比如我們熟悉的Bossa Nova,還有它的前身Choro和巴西爵士。一邊是隨著非洲黑奴登陸巴西的黑人音樂,一邊是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意大利移民的歐洲音樂,當這兩種音樂在裏約熱內盧融合的時候,就誕生了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桑巴。
我們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的桑巴片段其實隻是桑巴的一種風格,也是最為著名的一種風格,即裏約熱內盧桑巴。對於大多數巴西人來說,盧桑巴就是桑巴的代名詞,而對於外國人來說,由於裏約狂歡節的盛名,他們所知道的也往往是Rio。從裏約向北到巴西的東北海岸巴伊亞州,那裏的首府薩爾瓦多是巴西另一個因狂歡節而著名的城市。這裏當年是黑奴達到美洲的第一站,是黑奴交易中心,也是當時巴西的首都,黑人文化因此在這裏紮根發芽。這裏的桑巴風格通常被稱作Samba Afro和SambaReggae,因為R在葡萄牙語裏有時發音為H,因此SambaReggae更常見的叫法是SambaHeggae。
每年一度的狂歡節是桑巴音樂展示的最佳舞台,來自歐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國內的遊客會在每年2~3月份擠滿裏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巴西的兩個舊都,也是巴西音樂最重要的兩個發源地。著名鼓團或者桑巴學校的遊行演出是狂歡節的精華所在。裏約的狂歡節其實就是各個桑巴學校一年一度的競賽,每個學校都會為這個比賽編寫並推廣自己的主題曲,進行大量的舞蹈和打擊樂排練,製作華美的演出服,一切隻為了在那個長約1公裏的著名的狂歡節大道上進行一次完美的演出。裏約狂歡節以華麗、激昂、明亮、節奏超快著稱。2008年的裏約狂歡節,有一個桑巴學校的演出達到了每分鍾140拍以上,對於舞者這幾乎是人所能達到的極限速度。而到了東北部巴伊亞州的薩爾瓦多,桑巴的節變得緩慢了一些,去掉了像Tambourim這種音色極其明亮的樂器,更富有黑人律動。這裏的遊行演出不是比賽,完全是娛樂,而且這裏是桑巴的真正誕生地,因拒絕商業化而使得狂歡節保留了更為傳統的麵貌,所以很多人在體驗過裏約的狂歡節之後更願意前往薩爾瓦多體驗那裏的文化與節奏,或者是去最古老的街區Pelourinho,尋找當年MJ拍攝They don't care about us巴西版MV時與著名鼓團Olodum合作演出的痕跡。事實上,直到現在Olodum每年狂歡節前後還會在那裏進行免費的公開演出。
裏約狂歡節
如前所述,狂歡節是個比賽,因此裏約的數十間桑巴學校會花一整年時間備戰狂歡節。比賽被分為六個等級,特別組和ABCDE組,隻有特別組才有資格在那條著名的“桑巴大道”上,在90000觀眾麵前遊行演出。這條長約一公裏的路,每個桑巴學校走下來至少要用一個小時,因為隊伍實在是龐大,有3000~5000人的演出團隊和6至8台花車。
比賽分為兩天,每天六個學校。評審根據每個學校的舞蹈、音樂、服裝、故事編排和花車設計來評分。特別組的最後一名下一年降級到A組,而A組比賽的第一名則會升級到特別組。每個桑巴學校每年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所有環節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盡全力渲染。
2009年裏約桑巴遊行大賽的冠軍是Salgueiro。這所學校最早也是非裔巴西人展現自己舞台之一,但現在變成一個典型的精英鼓團,粉絲以中產為主。它在靠近裏約市中心的區域擁有一個演出大廳,相比之下,其他鼓團的演出場所多位於貧民窟中,對遊客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