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娛樂表演4(1 / 2)

第五章娛樂表演4

雜技與競技

北京天橋中幡

中幡是裝飾華麗,即具有儀仗特色又用於比賽力量的一種旗幟。它的主幹是一根10米長短的粗短竿,竿頂懸掛著一麵05米寬、55米長的長條錦旗,也稱標旗。考究的中幡還會在竿頂加上一層乃至數層由彩綢、棉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被稱為纓絡寶蓋,在舞弄起來時色彩和聲音都很優美。舞畢後需保持中幡的直立不倒,還要高高拋起,穩穩接住,動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輪換地作為支撐點。中幡的動作有霸王舉鼎、老虎撅尾、蘇秦背劍等26種之多。

中幡起源於晉朝,有著上千年的曆史記載。清乾隆年間,中幡會屬於鑲黃旗佐領,屬內八檔會之一,且受過皇封。同時,又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老北京文化尤其是老天橋文化縮影。

抖空竹

空竹一般為木質或竹質,是一種用線繩抖動使其高速旋轉而發出的響聲的玩具。空竹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從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記述的空竹玩法和製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證,可知“抖空竹”在民間流行的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

宣武區廣安門內下斜街的都土地廟建於明代,民國時,每月逢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廟會開市,特別是春節和二月二龍抬頭時,表演空竹和出售空竹是廟會特色和重要內容。空竹分為雙輪空竹、單輪空竹、雙軸空竹、雙輪多層空竹和異性空竹等。抖空竹集娛樂性、遊戲性、健身性、競技性和表演性於一身,技法多樣,目前掌握的花樣技法就有100多種,還有雙人、多人等眾多集體花樣。

雜技與體育

跳水曆史概況

5世紀時,古希臘陶瓶上已有一群男孩頭朝下跳水的描繪。17世紀,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沿岸一帶的港口,盛行從岸上、桅杆上跳入水中的活動。跳水於17世紀開始在歐洲發展,最早是由體操運動員在水麵上表演雜技而來。18~19世紀跳水在瑞典和德國普及起來,競賽性質的跳水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在英國興起。在19世紀末期,幾名瑞典的跳水選手來到英國進行了幾次表演,這促進了第一個跳水組織的誕生,1901年,業餘跳水協會成立了。

從所屬的體育組織來劃分,跳水並不是一項獨立的運動,國際泳聯負責遊泳、跳水、花樣遊泳和水球這四個項目的事務,通常跳水比賽的結果也與其他三個項目一同作為遊泳比賽的結果列出。

跳水在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從1908年開始,跳水比賽開始同時包括跳板和跳台比賽,1928年起,跳水比賽的項目基本固定下來,包括男女的10米台和3米板比賽。在這之前,1912、1920和1924這幾屆奧運會曾經有過男子的高空跳水項目,此外早期奧運會的跳水項目,板與台的高度也並不固定。

在2000年奧運會上,男女各有兩個新項目進入奧運會跳水比賽,這就是跳台和跳板的雙人比賽。這些項目有兩名運動員參加,他們同時離開跳板或跳台,同時入水,一般來說,兩名選手所做的是相同的動作,有時也可不同。

一直以來跳水這個項目都被美國統治,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選手開始參與競爭,首次真正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當洛加尼斯還在賽場上時,中國的男選手很少能擊敗他,但是中國的女選手們卻幾乎是不可戰勝的,而隨著洛加尼斯的退役,中國也成為男子跳水實力最強的國家。

雜技啟發吊環運動

吊環運動起源於法國,它的產生是受雜技演員懸空繩索表演的啟發而創造的運動,在隨後幾年中,這項運動傳入了德國和意大利。1842年,德國的施皮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副吊環,現在吊環大多為木製、圓形,用鋼索懸掛在高58米的立架上,兩環相距50厘米。木環與鋼索間用皮帶或帆布帶連接。

早期吊環動作隻有一些擺動和簡單的懸垂動作,這些動作都是體操隊員訓練的輔助手段。直到19世紀,吊環運動才成為男子體操項目。隨著這項運動發展成正式的比賽項目,吊環的動作也在逐漸增加。由擺動到靜止力量或由靜止力量到擺動的過渡是當代體操的顯著特點,做靜止動作時,要求環靜止,不能有大的擺動。一套吊環動作應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擺動和力量靜止動作組成。

吊環運動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時就已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蹦床運動緣自雜技表演。

蹦床的曆史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北美的科曼契印第安人,而在中國馬戲團的雜技演員使用類似蹦床的道具至少也有200年的曆史,由於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都或多或少有類似蹦床的運動,蹦床真正的起源地已經無法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