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止住怒氣,離棄憤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節選自《舊約全書》
拜家是寺門跟兒人公認的第一大戶。往上輩查,拜四爺的父親拜恩典清朝在縣衙做衙役期間,偷偷放跑了一個煽動造反的朝廷重犯,後來那個犯人得到老佛爺的聖旨被平反,重返祥符城做官,拜恩典受到重用,主管鹽業調配。那時節祥符城最缺的就是鹽,因為供應短缺,城裏的百姓都跑到城外刮鹽土。能坐到主管鹽業的官位上可想而知,拜恩典冇幾年就蓋起了一座青磚大瓦的三進院,院門外還擺放了兩尊石獅子。攤為拜家門前的這兩尊石獅子,寺門的人還好不願意,指責拜恩典,說石獅子不是穆斯林人家擺放的東西。拜恩典雖說排氣量大,但麵對寺門跟兒的老門老戶也隻得賠著笑臉解釋道:“老少爺們說得在理兒,但我主張回 漢一家親,說遠了,漢人也是咱的老表,遠的不說,就說咱寺門,也不光是住著咱多斯提嘛,封家是漢人,艾家是猶太後人,住在寺門就都是中國人,咱就是吸納一點漢人的玩意兒也不為過嘛,何況我是吃官飯的人,家門口沒有兩個獅子鎮宅,會有麻煩的。”街坊四鄰根本不聽拜恩典的解釋,堅持要讓拜恩典把石獅子搬走,僵持不下,是沙二哥他爹老虎出麵,拜恩典擺了兩桌席麵,才算平息了那場風波,石獅子的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用沙二哥他爹老虎的說法,拜恩典雖財大氣粗,但為人還算謙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用寺門跟兒人的說法,純屬看在沙二哥他爹老虎的麵子上。後來,在拜恩典無常的時候,又是看在沙二哥他爹老虎的麵子上,抬轎送葬的時候,回漢兩教的人把東大寺的街道塞得滿滿當當,送香送孝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街坊四鄰說,不是拜家有人緣,而是靠沙家給拜家捧場。也就是基於這點,沙二哥覺得沙家跟拜家有交情,說啥事兒拜家人不會撂地上。不過沙二哥心裏也清亮,到了拜四爺這輩兒,拜家已經大不如前,原因就是拜四爺吸老海,他爹給他留下的家當已經被他糟蹋得差不多了。話又說回 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拜家大院裏隨便掂出來幾樣東西去當鋪,都夠拜四爺吸上一陣子的。這也就是沙二哥和艾三把目光瞄向拜家的原因。
“咣!咣!咣!”拜家大院的門被敲響了。
艾三和沙二哥敲了半天,院子裏也冇應答,兩人正要轉身離開時,院門吱吱呀呀地打開了。
艾三:“咋弄的,四爺,俺還當家裏冇人呢。”
拜四爺用手指頭摳著眼角的眵目糊,慢吞吞地說:“總得讓吸完最後一口吧。”
中。”
沙二哥:“瞅瞅你的臉都吸成啥了,二指寬,臉色跟屁刺①的一樣。”
拜四爺:“恁倆有啥事兒冇?”
艾三:“冇事就不能來瞅瞅你?”
拜四爺:“我有啥好瞅的,半截入土的人。”沙二哥:“我們來了,保管叫你高興。”拜四爺:“進屋吧,有話進屋說。”二人跟著拜四爺坐進了廂房。
拜四爺:“恁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隻要不說讓我戒煙的事兒就艾三把手裏拿著的油紙包遞給拜四,說道:“四爺,俺哥倆合夥做了點生意,遇到一點難處,想用它換點兒錢。”拜四爺瞅了一眼艾三,又瞅了一眼沙二哥,問道:“要多少?”艾三比出五個手指頭。
拜四爺:“這一滿把是多少啊?”
沙二哥:“五百大洋。”拜四爺:“啥?”艾三重複了一句:“五百大洋!”
拜四爺冇作聲,沉默片刻之後起身走進廚屋,從裏麵掂出一把菜刀,往八仙桌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