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茫茫的太行山腳下,一行十騎縱馬奔騰而來,策馬之人大多是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漢,唯獨一人身材消瘦卻格外挺拔偉岸。
郭嘉戲誌才挺胸而立,身後甘寧周泰,許褚典韋一字排開,氣勢足以震懾天下英豪。
十騎緩緩放慢了速度,待來到郭嘉麵前時,勒馬止步。
清風掠過,發絲輕揚,郭嘉麵不改色地望著那十匹駿馬上的人。
十人下馬之後,青白布衣的四人走上前來到郭嘉麵前抱拳依次說道:
“張白騎見過小太公。”
“張燕見過小太公。”
“司馬俱見過小太公。”
“徐和見過小太公。”
神色淡淡地望著眼前四人,其中有三人郭嘉曾經在鄴城有一麵之緣,至於張燕,也算是日後黑山軍響當當的人物。
拱手回禮後,郭嘉問:“四位前來有何見教?”
不是郭嘉不客氣,而是他實在不明白這些人來有什麼目的,如果是為波才報仇的呢?再者四人如今都是黃巾餘孽的領導人,萬一又是來招攬他的呢?
四人互相對視一眼後,目光投向了郭嘉身邊的戲誌才,以及身後的許褚典韋,甘寧周泰。
似乎在表達有閑雜人在場,不方便談話。
郭嘉看他們神色便知他們所指,說:“他們都是我生死之交,我郭嘉可以把命交給他們,難道和你們說話還要避開他們嗎?”
這句話很明顯,郭嘉信不過麵前四人。
四人臉色浮出尷尬之色,不過很快便表情嚴肅,身材削瘦卻挺拔的張燕踏前一步,沉聲說道:“不瞞小太公,我義父張牛角當年洛陽城下身受重傷,半年後便辭世,臨終前,義父叮囑在下,要完成大賢良師的囑托,於是這些年一直在設法與其他義軍取得聯絡,數日前得知小太公被朝廷追殺,我太平道在太行山發現小太公蹤跡,於是今日,我與三位渠帥一同前來拜見小太公,便是履行大賢良師生前安排。”
張白騎,司馬俱,徐和齊齊點頭,對張燕說辭表示肯定。
郭嘉盡管心中驚疑,沒想到張角還有事後安排,但麵上仍是平靜之色,問:“哦?大賢良師讓你們來找我所為何事?”
張白騎,張燕,司馬俱,徐和四人,一同單膝跪在郭嘉麵前,張燕垂首恭聲道:“大賢良師早在舉事之前便囑咐我義父張牛角以及三位渠帥,若大賢良師歸天,太平道舉義不成,我等則前來投效小太公,麾下將士全部效忠小太公,聽憑差遣。”
聞聽此言,甘寧周泰,許褚典韋皆露驚容,看著那跪在郭嘉麵前的四人,心中震撼不已。
大賢良師竟如此看重郭嘉?
麵不改色者,戲誌才,郭嘉。
二人深謀遠慮,所思非常人膚淺,戲誌才大概猜想這四人今日才來投效,應該是看到郭嘉被朝廷追殺,顯然已與朝廷勢不兩立,所以才敢前來投效。
而郭嘉更是心中冷笑:恐怕四人也知道憑他們的才能,遲早敗亡,現在也是走投無路了,才想起了大賢良師的遺囑。
“我郭嘉何德何能?你們四人走吧。”
郭嘉輕描淡寫地揮揮手,身後的甘寧等人大急,現在處境已經很明顯了,要是想有一番作為,這黃巾餘部整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啊,可郭嘉為什麼要拒人千裏之外?
張白騎等人也是沒有想到郭嘉不接受他們的投效,都有些反應不過來,而張燕卻抱拳道:“小太公,我等的確真心投效,聽憑小太公差遣,倘若有異心,天打雷劈。”
表忠心光憑說話是不夠的。
郭嘉猛然反身拔出周泰腰間跨刀,順勢橫在了張燕的脖子上,淡淡地說:“我若殺你呢?”
張白騎三人大驚失色,他們身後的六名親信更是拔出刀刃,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大手朝後一揮止住身後親信的衝動,張燕抬起頭仰視郭嘉,幹淨略顯斯文的麵孔滿是毅然之色,目光決然地說道:“小太公,大賢良師曾說,若太平道舉義失敗,能救太平道的,隻有小太公。如今我太平道子弟流離失所,藏匿山林,舉步維艱,倘若小太公今日不願帶領太平道走出絕境,他日我太平道也必定步入覆亡。小太公若不信張燕投靠之忠,效勞之誠,那就請小太公此刻殺我。”
郭嘉緩緩將目光移向一旁的張白騎三人,見他們終究還是跪在那裏沒有妄動,輕聲道:“當日鄴城之中,我曾拒絕過大賢良師的招攬,又出言不遜,你們三人,不恨我?”
張白騎三人苦笑著搖了搖頭,張白騎拱手道:“小太公當日曾說太平道舉事必一敗塗地,那時我等自然心中不忿,可後來皇城一戰,我太平道兵敗如山倒,正如小太公先前所料。我等除了佩服小太公外,怎會怨恨?當日小太公不肯為大賢良師效力是為了自保,當眾口出狂言是不願看到我太平道敗亡,小太公一片苦心,我等豈會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