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自廢帝以後為彰顯淩駕朝臣之上,自封相國。
洛陽城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上至天子朝臣,下到平民百姓,無不日日夜夜處於噩夢之中。
“唉……”
獨坐院中對月飲酒的李儒自嘲一歎,他怎麼也想不到短短數月時間,從前那個殺伐果決,雄心壯誌的董卓,卻變成了這般模樣。
穢亂宮廷,擅殺朝臣,逼死太後,毒死廢帝弘農王,這都是天理難容的叛逆所為。
而縱容部下燒殺搶掠,肆意的惡行,更是自取滅亡之道。
廢帝是立威奪權之舉,擁立陳留王為帝後可逐步讓董卓成為名正言順的權臣,朝臣廢帝並非董卓開創先河,漢王朝曆史上早有先例,可董卓接下來的行為,完全與李儒所謀背道而馳。
是心中積怨已久,如今大權在握洶湧爆發嗎?
李儒也不清楚,他隻知道,這個嶽父的梟雄之路,快到盡頭了。
這一年的年底,曹操孤身刺董,雖功敗垂成,但卻名揚天下,正是董卓昭告天下緝拿曹操幫了曹操一個大忙,讓他的大名瞬間傳遍大江南北。
逃命到陳留的曹操散盡家財募兵五千,向天下英豪發布討董檄文,曆數董卓暴行,願天下有誌之士共舉義兵,同赴國難!
曹操的討董檄文發布之後,天下震動,此時,曹操的名望再登一個高峰,可謂天下誰人不識君!
渤海袁紹看到曹操的討董檄文後,直接摔在地上,怒罵道:“曹阿瞞,你敢誤我大事,我定不饒你!”
一旁的許攸見到袁紹此般模樣,眼珠一轉,似乎有些明白袁紹為何發火了。
如今天下的國賊是董卓,倘若董卓滅亡了,那麼各地諸侯若是互相廝殺,將會成為眾矢之的。
正在壯大自身實力的袁紹需要董卓這樣的天下公敵來吸引住所有人的注意力。
何況,曹操這討董檄文發布以後,名聲驟起,袁紹豈能淡然處之。
“主公,曹阿瞞號召天下群雄前去伐董,主公應去,非但要去,還要趁機壯大威望。”
許攸的話等於沒說,袁紹如此看重名望,豈會坐失良機?
諸如自立門戶崛起渤海的袁紹,剛剛被董卓招安的馬騰,在南陽立足未穩的袁術,威名赫赫的白馬將軍公孫瓚,孔子玄孫儒家代表的孔融等等諸侯都回應曹操此次討董會盟,還有些人物,譬如兗州牧劉岱,冀州牧韓馥,河內太守王匡等等不值一提。
但是有個前去會盟的人物卻不得不提了。
從荊州北去的官道上,一行不到千人的殘兵敗將哀愁滿麵地緩緩前行。
英姿勃發的孫策抹掉臉上的血跡,瞧見父親孫堅萎靡不振的樣子,忍不住出聲說道:“父親,我們大不了回江東就是,日後一定能東山再起,不必沮喪。”
丟盔卸甲的孫堅氣色不佳,聽見孫策的豪言壯語也隻是自嘲一笑:“悔不當初啊,若當年聽奉孝之言,我孫文台又怎麼會落得這個下場?”
身後程普,韓當,祖茂,黃蓋四將聽到孫堅的話,也是一臉黯然之色,唯有孫策咬著牙齒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樣。
“走吧,袁家四世三公,袁術恰好在南陽立足,我們趁此會盟之機,投奔袁術吧。”
孫堅滿腹苦澀,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江東猛虎也落得隻能寄人籬下的下場?怎麼會?
雄心勃勃率軍北上打算再建功立業的孫文台順便把積怨已久的荊州牧王叡殺了!
荊襄世族全反了!荊州境內一路宗族作亂,截殺孫堅,三萬人馬出長沙,如今孫堅麾下已不足千人。
孫家與荊州的仇怨也從此時正式結下,僅僅是開始。
荊州回不去了,江東也回不去,因為江東士族也不歡迎孫堅,何況孫堅如今狼狽不堪,不能衣錦還鄉也就罷了,逃命回去誰又甘心呢?
十八鎮諸侯會盟酸棗,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的袁紹被推舉為盟主,虎視洛陽!四海震動!
酸棗會盟的確是讓天下人屏息凝神萬分關注的大事。
可是此時在冀州的甄家,也是地動山搖。
甄母坐在大堂主位上哭得傷心欲絕,抽泣不止地質問著甄豫:“你說!錢呢!天下巨富的甄家,如今想建一座宅子的錢都沒有了!你是怎麼當家的?錢都去哪裏了?就是整日揮霍,十輩子也揮霍不完的家產,怎麼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跪在堂下的甄豫垂首不語,心裏嘀咕:甄家天下巨富不假,可也頂不住養幾十萬百姓和供養幾萬兵馬啊。如今甄家就剩下祖宅了,現在兵荒馬亂,生意做也是賠本,指不定過幾天這祖宅都要變賣貼補家用了,可是,賣了祖宅,貼補家用還有什麼用?住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