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即將過去時,百家學堂在玉壘山下落成,依山傍水,景致宜人,往北三十裏,桃源村的建造工程正如火如荼。
想要重現百家爭鳴,令各派學說分庭抗禮,而後融貫百家之長,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郭嘉隻能夠培養一個有利的土壤,能不能生根發芽,日後自見分曉。
“袁術派袁胤和楊弘來使?”
繁忙的政務剛剛在春耕尾聲時輕減不少,歇下來喘口氣的郭嘉卻得到了這樣一個消息。
堂中謀臣大多也都猜不透袁術想要做什麼,按道理來說,諸侯是不會公開與郭嘉有瓜葛的,可袁術偏偏就這麼做了,袁胤與楊弘已經進入巴東郡,朝著成都方向而來。
“主公,袁術遣使而來,無非是以下兩個目的,打探虛實,暗結盟好。”徐庶說完就回列。
在主位上正襟危坐的郭嘉說:“袁術拿下豫州後又封了幾個揚州各郡的太守,此時他要麼休養生息,待實力雄厚時再圖進取,要麼厲兵秣馬,挾豫州大勝之勢繼續擴張屬地。而擴張屬地,要麼北進兗州徐州,要麼西伐荊州。”
南陽是帝鄉,劉秀發跡於此,因此在東漢的政治格局中,南陽太守的地位非常特殊,若要說後來的州牧是一方諸侯,在地位上,南陽太守也不遜色,正因如此,袁術在南陽太守被孫堅殺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率領親族占領了南陽,自領南陽太守,去會盟酸棗時,憑借南陽太守的地位,袁術無疑是天下聚焦的一個人物。
因此袁術一個南陽太守,就敢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並且任命其他揚州各郡太守。
“袁術若是休養生息,此時斷不會遣使來成都,看來,袁術準備向荊州動兵了。”
戲誌才說後自己也陷入深思。
如果袁術真對荊州動兵,郭嘉能有什麼好處?
其他人的心裏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有利的結果肯定是袁術和劉表兩敗俱傷,完美的結果自然是雙方都兵盡糧絕,但那必定是不可能的。
從戰略出發,袁術要席卷中原,首要是先解決後顧之憂,便是劉表,否則他向兗州徐州用兵恐被劉表抄襲大本營,再與兗州內的劉岱曹操,徐州的陶謙對袁術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袁術將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既然袁術要打劉表,此時卻遣使來成都,恐怕是打著讓郭嘉也出兵荊州當炮灰的如意算盤吧。
這一點,郭嘉自然想得到,且先不提他如今已經製定了策略,便是休養生息,在益州勵精圖治,在這個基礎上,哪怕他有兵有將,也不會貿然掀起兵戈。
其次,郭嘉深知袁術是什麼貨色,跟這種人能夠結盟嗎?
“上一次袁術寫信給我,讓我打劉表,我以糧草不足為由婉轉推辭,但他既然派使者來,那我們還是做一做表麵功夫吧,傳令下去,成都內所有官員穿上次等劣質的服飾,大將軍府內府外,上下從儉。”
眾謀士是哭笑不得啊,他們平時吃穿都隻能算是一般般了,艱苦樸素不至於,可裏裏外外都沒有鋪張奢華之舉,現在倒好,要徹底地裝一回窮。
袁術使者的人馬並不多,就百來騎,馬車中坐著文士打扮的兩位青年男子。
袁胤和楊弘領了差事就掩人耳目到了益州,在巴東郡地界被駐軍永安的周泰逮了個正著,盤問之下,二人也隻能無可奈何地表明身份。
本意是偷偷來益州探探郭嘉虛實,看一看郭嘉究竟是不是真如信上說的那樣窮困潦倒,可沒想到周泰在巴東郡一絲不苟,盤查出入益州的人,但凡有大隊人馬,則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敵。
“這郭嘉看起來真的是沒軍糧了吧。”袁胤坐在車裏晃晃悠悠。
這一路上他們所見所聞,都是大規模的屯田,並且有官吏在一旁督查,袁胤和楊弘隻以為是郭嘉是在逼著百姓給他種地。
“哼,還不是咎由自取。”楊弘冷笑不已。
郭嘉是先殺士族豪族,還是士族豪族先反叛,外人眼中不重要,既成事實是郭嘉的確侵犯了士族豪族利益,由此而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麵,真是報應不爽。
一天清早,距離成都就一日路程,早晨起來剛坐上馬車準備繼續趕路,袁胤和楊弘卻得到了郭嘉率三千人朝他們而來的消息。
馬車內,二人麵麵相覷,表情又驚又怯。
郭嘉不會率軍來宰了他們吧?!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郭嘉應該沒那個膽子的。”楊弘抹抹頭上冷汗,袁胤卻艱難地咽了咽塗抹。
真的嗎?董卓先後派了五個使者來和袁術議和,袁術斬了三個,剩下兩個要不是因為是士族中威望不低的人物,恐怕也會成為刀下亡魂,逃得一命後的兩位使者也被袁術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