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章 啼笑皆非(1 / 2)

戰罷呂布駐留漢中兩個多月,郭嘉實際上也在坐觀長安局勢發展,當王允身死,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軍閥把持了長安後,郭嘉終於徹底放下心來,啟程回成都。

率陷陣營兩千士兵返回成都的路上,郭嘉並未坐馬車,選擇騎馬是心中掛念甄薑,算算日子,要不了多久,她臨盆在即。

匆忙趕路的郭嘉在半道上休息的時候,將法正招到身邊,問:“孝直,你說關中局勢,日後會如何發展?”

手上得到的情報並不多,法正也不敢口出妄言,隻能實事求是。

“從前長安是董卓一手遮天,現在是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各自為政,他們封侯拜將,必定不是出自天子詔令,那麼,他們實際上也是挾持了天子。李傕封車騎將軍,郭汜後將軍,樊稠右將軍,張濟封了驃騎將軍後離開長安,屯兵司州弘農,由此可見,他們此時也提心吊膽,生怕關東諸侯來討伐他們,如此,他們必定不會來觸怒主公,呂布這前車之鑒,足以令他們望益州而膽寒卻步。”

喝了口水,坐在草地上抬頭望了望並不毒辣的日光,郭嘉擦掉鼻尖上的汗珠,輕笑道:“孝直啊,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你能說一點我不知道的嗎?”

法正有些無奈,他經過半年來與郭嘉的接觸,也知道這位年輕的人主有時候就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凡事總喜歡問問屬下,但他自己心裏早就有數了。

這也沒什麼不好,集思廣益嘛,郭嘉若是多謀善決,不聽他人意見,發展下去就是剛愎自用,肯定不是好事。

拍了拍身邊的草地,郭嘉示意法正也躺下曬會兒太陽。

法正坐下後沉思片刻後說道:“關中局勢會如何發展,取決關中外部動向,諸侯們若伐關中,李傕郭汜等人必定抱成一團齊心對外,諸侯們若置之不理,李傕郭汜等人遲早內訌,他們從前是董卓的麾下,聽命董卓,如今無人能製他們,彼此不服是必然的。”

撇開關東諸侯如今激戰正酣,就算郭嘉要謀取關中之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攻伐關中,欲擒故縱,先要讓敵人卸下防備,李傕郭汜等人又各自為戰,遲早離心反目,這種伎倆,三國時屢見不鮮,曹操對呂布與劉備在徐州時,官渡之戰後對袁紹幾個兒子,都用過這樣的戰術,在這個時候,對待李傕郭汜也同樣應該如此。

“孝直,我若上表長安,讓朝廷封我為益州牧,你看是否可行?”

既然李傕郭汜等人不會打益州主意,又忌憚諸侯們攻伐他們,那麼郭嘉想看看能否借現在這個時機,給自己正名。

法正想了想,搖頭道:“主公上表朝廷可以,但要等關東諸侯表明態度後再做,眼下主公立場不明,若是上表朝廷得到應允,那關東諸侯們則會忌憚主公與李傕郭汜聯合,還是再等等吧,等諸侯們表明了對李傕郭汜的態度,主公再做打算。要是主公剛上表,諸侯們伐關中,主公豈不是又與諸侯們水火不容了?”

這番話讓郭嘉點點頭,他笑道:“我還是心急了,先靜觀其變吧。”

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策略,很多事情要做,也要在適合的時機出現後再做,才能達到目的和收到預期的效果。

風和日麗的午後,郭嘉率軍返回成都,提前返回成都報信的騎兵傳達了郭嘉的意思,城內文武不必出城迎接,盡管郭嘉是得勝而歸。

進城後第一時間,就召集益州府官員來府中議事。

顧不得洗去風塵,郭嘉在議事堂中聆聽著屬下們的彙報。

秋收將至,負責民政這塊的甄儼與黃權忙得焦頭爛額,但在彙報工作時仍然條理清晰,每一項都說的有理有據,讓郭嘉聽得十分明白。

預計這一年的收成要比往年要高兩成,稅收自然也就比以往豐厚。

“誌才,元直,你二人與禦史台合議,未來三年內,將益州內所有治下官員的俸祿提高兩成。”

郭嘉的話說完後,戲誌才和徐庶出列領命,甄堯卻出列反對道:“主公,如今官員俸祿皆按漢朝官員俸祿標準發放,若再提高俸祿,恐引發官員奢侈享樂之風。”

坐在主位上的郭嘉神色如常,說:“這樣,你們誰讚成,誰反對,都把理由說出來,清楚了利弊,再看是否可行。”

堂下眾人竊竊私語一陣後,秦宓率先出列,淡淡道:“主公此舉,在下以為可行。益州官員大多身兼多職,所謂能者多勞,多勞者多得,既然是他們應得的,那就應該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