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北進的郭嘉要麵對的敵人至少有三個,涼州馬騰韓遂,關中李傕郭汜,南下的左賢王去卑。
馬騰韓遂有六萬兵馬,李傕郭汜敗軍後有近五萬,左賢王去卑也有五萬餘兵馬。
如果郭嘉是用太平軍一兵一卒逐個消滅這三個敵人,不光是這幾年休養生息的成果全消耗完,更可能動搖他的根基。
關中之地令人垂涎三尺,是因這裏的土地肥沃,擁有長遠利益,可關中經過董卓和李傕郭汜荼毒多年,已是荒蕪凋敝,郭嘉拿下三輔之地,繼而取下整個關中,也要靠零零散散的關中百姓和益州百姓來發掘關中的利益,他能有近二十萬大軍,已是極限,在關中恢複秩序,發展生產得到回報之前,仍舊隻能有這麼多兵馬。
要防備荊州劉表,要防備益州南蠻,還要提防涼州和關東,郭嘉這二十萬兵馬不能輕易折損。
所以,郭嘉要借力打力,借刀殺人,達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效果。
李傕郭汜無疑是三個敵人中最弱的,因為他們是敗軍之將,軍心渙散,同時也是大義所趨,必須先剿滅他們。
誰能殺李傕郭汜,就是一份對漢室的功勞。
李傕郭汜,就像是一塊啃起來爽口的骨頭。
這塊骨頭能吸引誰?馬騰韓遂。
順水推舟請馬騰韓遂來,郭嘉很大方地讓他們去搶骨頭。
打李傕郭汜,郭嘉隻損失了數百的銀翎飛騎,其餘都是馬騰韓遂的功勞,李傕郭汜被剿滅,韓遂馬騰付出了一萬西涼鐵騎的代價。
李傕郭汜打完,骨頭落入馬騰韓遂的口中。
東邊卻還有一條惡犬,去卑也看上了一塊骨頭,卻不是李傕郭汜,而是關中人口資源。
戰爭不是兩方商量好開戰才開打的,隻要有一方主動挑起就行。
匈奴這頭惡犬雖然看上的不是李傕郭汜這塊骨頭,但郭嘉暗中引導,讓他把注意力轉移到李傕郭汜這裏就行。
已經落入韓遂馬騰口中的骨頭,他們怎麼會吐出來?他們以為去卑是來搶骨頭的。
去卑究竟是來打狗搶骨頭還是另有所圖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馬騰韓遂已經認定對方是來奪食的。
郭嘉要做成這個局,關鍵是借力,馬騰韓遂會不會心甘情願成為郭嘉的刀,又會不會當炮灰與去卑鷸蚌相爭,在人心,在私心。
馬騰韓遂如果能夠坐視郭嘉出兵北進,獨攬消滅李傕郭汜的功勞,那麼他們就固守涼州,別來參合關中的事情,他們既然做不到作壁上觀,也就別怪郭嘉利用他們,設計他們,當然,他們什麼時候能醒悟過來,就看腦子轉的快不快了。
就算幡然大悟看清了郭嘉的一切算計,也不要緊,因為他們與去卑的戰爭,已經開始了。
做事不論成敗,那是英雄,比如劉備救孔融,救陶謙,曹操刺董,孤軍追擊董卓,都是冒著生命危險而去的,這些,是英雄所為。
梟雄隻有成王敗寇,追求的是利己利私的結果。
在這前前後後四方人馬的博弈和戰爭中,郭嘉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打李傕郭汜,他發布檄文,天下有誰敢說這篇討逆檄文郭嘉發的不對?出兵攻打李傕郭汜也非義兵?
匈奴來犯,先動手的也是去卑,就算是大漢天子請來的救兵,難道郭嘉不能還手嗎?
當去卑下令出擊,呼廚泉率領騎兵衝鋒,戰事打響,在郭嘉身邊的賈詡臉上浮現歎服之色。
南匈奴在與馬騰韓遂大軍碰麵時就隨時準備開戰,去卑下令後,騎兵如驚濤怒浪洶湧而去。
風雲突變,喊殺震天,馬蹄聲席卷大地。
根本就沒料到對方會突然發難,眼見匈奴騎兵殺氣騰騰奮勇殺來,馬騰韓遂震驚之下,連反應都沒有。
“父親,快走!”
頭戴獅盔的馬超疾聲高呼,馬騰驚醒,立即調轉馬頭隨著馬超向後撤。
韓遂也趕緊掉頭逃命,他們身後的大軍倉促應對,被衝鋒的匈奴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
騎兵衝不起來就沒有優勢,西涼鐵騎站在原地,匈奴騎兵衝殺而來,馬騰韓遂的先鋒騎兵大軍落入了下風。
眼看敵軍衝鋒,西涼鐵騎想要後退也沒有空間,因為他們身後是步卒大軍,無可奈何隻好迎敵。
馬超麾下的西涼鐵騎都是裝備的重甲標槍,眼見匈奴騎兵殺至眼前,數千標槍飛出。
噗通……
雖不如弓弩那般瞄準精確,但數千標槍一起投擲而出,瞬間便令上千的匈奴騎兵穿膛破肚,落馬而亡。
抽出佩刀,西涼鐵騎拍馬迎敵,匈奴騎兵衝鋒占了先機,威不可擋,西涼鐵騎優勢發揮不出來,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