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多謀寡決(1 / 2)

大漢東都洛陽在身後漸行漸遠,郭嘉騎在馬上怔怔出神。

劉協終究還是個十六歲的少年郎,對郭嘉懷有期待。

多年以前,郭嘉辜負過劉協一次。

今天,他同樣無法讓劉協得償所願。

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洛陽,郭嘉有些意興闌珊。

他沒有向劉協索要名正言順占據長安的官職,在劉協被其他梟雄挾持之前,在洛陽發布怎樣的詔令,都是徒勞。

既傳不到天下人耳中,也不具有任何威信。

郭嘉若從劉協手中詐取了好處反而把劉協留在洛陽,反倒落人口實。

與郭嘉一同歸去的馬騰和韓遂從出了楊安殿就臉色陰沉,怨怒交織。

他們的功勳沒有得到任何嘉獎,隻有劉協幾句不鹹不淡的溢美讚語,這有什麼用?

韓遂的涼州牧沒當上,馬騰想要成為天子近臣而令馬家恢複往昔伏波將軍時的光耀,可惜都沒實現。

如同郭嘉在楊安殿所言,馬騰就算引軍來效忠劉協,糧草從哪裏來?有諸侯來攻伐,他擋得住嗎?

從他們出兵涼州至現在打道回府,一來一回,韓遂折了近三萬人馬,馬騰折損近兩萬,各自剩下六七千將士回涼州,隻達到了一個目的:消滅李傕郭汜。

關中易主,郭嘉傷亡最少,卻獲利最大。

誰讓郭嘉兵馬最強呢?

返程的路上,郭嘉想著心事,劉協最後幾乎是用乞求的語氣讓他為漢室出一份力,郭嘉答應了,卻口是心非。

就算郭嘉想要真的效忠劉協,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全都不會答應。

益州的官員也不會答應。

因為利益。

在郭嘉這裏,他們隻有一個主公,郭嘉效忠了劉協,他們不但地位降低,更要被無數士族壓在頭上,他們怎會答應?

“主公,去冀州送信的人回來了。”甘寧策馬來到郭嘉身旁,發現郭嘉精神不佳,低聲稟報了消息。

郭嘉隨意地問道:“袁紹怎麼說?”

甘寧搖頭道:“袁紹沒有表態。”

長長一歎,郭嘉對這位袁本初實在是無語得很哪。

在擊潰南匈奴,得知天子回到洛陽後,郭嘉就派人去冀州給袁紹送信,希望袁紹將天子接到冀州去。

論屬地,拿下了並州的袁紹是距離洛陽最近的,可迎接天子豈是兒戲?袁紹在並州的屬下就算得知消息,也未必敢自作主張。

決斷,還是得由袁紹來做,這樣一來,實際上在許昌的曹操就更近。

袁紹沒有張燕所率黑山賊騷擾,崛起之路平坦無阻,已經將公孫瓚逼入絕境,袁紹無疑是強大的,如果挾天子令諸侯的是袁紹,是不是袁紹就更加強大?

郭嘉不這麼想,天子帶著百官,在洛陽是苟延殘喘,但是如果到了諸侯那裏,就成了強大的政治集團。

帝黨一派的士族會與擁立諸侯一派的士族產生激烈衝突。

真要是迎了天子的袁紹,他掌控不了局麵,就以現在袁紹將他三個兒子分別派去三個州的作為,郭嘉就認定了袁紹絕不是一個能夠主宰大局的人物。

三個兒子去三個州,是製衡嗎?

不!

是隱患!兄弟不服,禍起蕭牆!

相反,曹操是出色的政治家,他能夠從容把天子當做一麵號令諸侯的大纛,又能壓製住局麵。

曆史上帝黨一派士族在曹操眼皮底下玩過不少陰謀詭計,但都被曹操輕而易舉地化解。

郭嘉現在所認知的曹操,可以直接說曹操太虛偽了!

曹操一麵不承認廢了舉孝廉,一麵又唯才是舉,數度下達求賢令。

典型掛羊頭賣狗肉。

而若是讓他將天子握於掌中,對外打著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實際上卻是給曹家自己打江山,這樣的人,不虛偽嗎?

不過,他正是名副其實的梟雄!

對郭嘉而言,派人去給袁紹送信,是希望袁紹將天子迎去鄴城,這樣,既能限製袁紹,又能遏製曹操,一舉兩得。

關鍵就是,袁紹怎麼做!

袁紹在冀州鄴城頭疼呢。

鄴城州牧府中,袁紹坐在主位上,堂下文武齊至。

送走了郭嘉送信的使者後,袁紹就下令文武來鄴城議事。

“你們說,郭嘉是什麼意思?天子逃回洛陽,既然郭嘉得知,並且已經親自前往洛陽,他為何派人來給我報信?為什麼他不將天子迎去成都?”

袁紹曾經想要擁立劉虞為帝,因為他覺得他能掌控劉虞,這樣他就能站在政治製高點上打壓異己,而後等蕩平四海後,再行禪讓,名正言順讓袁家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