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隻要堅守不戰,袁紹與曹操遲早退去,若冒險出擊,形勢將會變得詭譎難測,還望主公三思。”
在確定了郭嘉的戰略目標後,徐庶麵露擔憂地勸諫道。
在場五人,包括郭嘉在內,大家都十分清楚,袁紹是外強中幹,徒有虛名。
此時率軍來攻,多半是這些年連戰連捷,自以為天下無敵,把橫掃天下看得太簡單。
但是曹操不同,夾縫生存,幾番死生逆轉,加上曹操治軍用兵都是當世翹楚之輩,若隻有袁紹,郭嘉要打也就罷了,加上了曹操,鹿死誰手,勝敗難料。
擺在郭嘉眼前的局勢,進攻是冒險的,防守卻能立於不敗之地。
郭嘉神情肅然,語氣冷漠。
“曹操能扭轉呂布偷襲兗州的敗局,袁紹能逆勢強攻反弱為強將公孫瓚逼入絕境,我,如果在曹操和袁紹麵前隻能守而不戰,那麼,我等不如卸甲歸田或舉城投降罷了,還談什麼廓清四海,澄清宇內。”
許多年以前,郭嘉曾經對張燕說過要折盡天下人雄。
欲成大業,若不能擊敗世間英雄豪傑中的佼佼者,就不可能站在江山的巔峰。
諸侯之間,地位很重要,除了政治地位,一個世間公認的強者,單憑仁義德行,不足以信服,武力才是根本。
強者與弱者,必須通過直接對抗才能判出高下。
諸侯強與不強,不是看屬地,不是看兵馬數量,而是戰爭結果。
“這一仗打完,必須要讓天下所有人知道,敢犯我者,必須付出代價。今天,曹操和袁紹來了,明天,如果劉表來了,後天,如果韓遂馬騰來了,我要讓這些諸侯們永遠記住一個事實,不管你帶多少人馬來,絕不可能安然無恙回去。”
郭嘉口氣堅決,目光淩厲。
堂下四人瞧得清清楚楚,郭嘉的殺意與戰意在這一刻四散彌漫。
徐庶不再勸說郭嘉回心轉意。
他已然瞧出,郭嘉心底的怒火已經到了按捺不住的地步。
人主要駕馭文武,城府極深,一般人從表情上根本無法看出他內心的喜怒哀樂,郭嘉亦如此,這些年總給外人一副笑嗬嗬不溫不火的樣子,與人為善,親民如子,哪怕是官員犯了些小錯,郭嘉也隻是微笑著告誡一番。
如今,郭嘉表情隻不過很嚴肅,但是熟悉郭嘉的徐庶知道,袁紹和曹操已經讓郭嘉怒意滔天了。
關鍵不是攻還是守的問題。
哪怕郭嘉堅守不戰,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在函穀關對壘的兩軍,勢必會給關中民生造成極大影響,時間一長,關中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局麵,會再次陷入動蕩。
可以從百姓的角度去設想一下就十分清楚了,距離不遠的函穀關在打仗,外麵的敵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席卷關中,他們還能安心下地耕作嗎?寢食難安才是真正寫照。
因此,郭嘉要打,要盡快結束戰爭,不但要通過這一場戰爭確立他在天下諸侯的地位,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削減這一場戰爭對關中的消極影響。
“主公是否已有破敵妙策?”
既然郭嘉有了目標,那麼這個過程,想必也應該成竹在胸,法正出言相詢,想要聽一聽郭嘉的破敵之策。
在四人凝視的目光下,郭嘉嚴肅地點點頭。
“我心中已有大致策略,不過細節之處,還請諸位一同斟酌。”
一夜未眠,郭嘉,法正,龐統,徐庶,賈詡,五人一直商議到了天將微亮時。
“如此,諸位還是先回去歇息一日,明日各司其職,我等且先看一看,袁紹和曹操會怎麼做。”
神經稍微一鬆弛,郭嘉就感覺到倦意襲身,表情一緩,帶著關切的微笑對四人說道。
卻不料賈詡起身對郭嘉拱手,平靜地說道:“主公,軍情緊急,刻不容緩,在下即刻前往函穀關助張將軍一臂之力,這就告辭。”
緊接著賈詡之後的龐統也起身拱手朝郭嘉肅容道:“主公,在下也這就動身前往武關協助嚴將軍。”
二人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
郭嘉不再勸說,扭頭對徐庶說道:“元直這就擬書給文遠和希伯,文和與士元軍中官職就以軍師中郎將暫定。”
賈詡和龐統眼中露出驚訝之色,肩上任務仿佛重了一些,卻令他們鬥誌更旺,對郭嘉如此厚重的信任感到難以言喻的激動和感謝。
既然郭嘉讓他們擔任軍師中郎將而不是軍師祭酒,說明他們有權力調動兵馬,已經是有實無名的主帥。
而且給張遼和嚴顏正式發去文書,其意義也就是通知他們在必要時候必須交出軍權,讓賈詡和龐統來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