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五章 貌合心離(1 / 2)

郭圖的辯解顯而易見是蒼白無力的。

袁紹會向曹操低頭?

如果袁紹沒有四十萬大軍,沒有冀州,青州,幽州,並州的屬地,那麼他低聲下氣,聽憑曹操使喚是合情合理,畢竟實力限製,不得不委曲求全。

可如今的袁紹若是能被曹操頤指氣使,那他就真辜負了列祖列宗給他打下四世三公的資本。

郭圖前半段話可以無視,後半段話聽起來是善意,卻包含著袁紹想要兼並收降郭嘉的野心。

郭嘉表情一變,怒意滔天的臉色又心平氣和地笑了起來。

這樣的轉變沒有讓郭圖神經鬆弛,反而更加緊張。

“郭圖,我來問你,我現在能投靠你家主公嗎?”

郭嘉回席,坐下後輕聲問道。

劍拔弩張的氣氛頃刻消散。

郭圖聞言,頓時語塞。

袁紹隻想著收降郭嘉,卻沒想過現在的形勢,郭嘉怎麼歸降?

這個仗的名義是天子下詔讓郭嘉退回益州,鍾繇來鎮守關中。

如果,郭嘉歸降了袁紹,關中落誰手上?隻要不是鍾繇來鎮守,那還是抗旨不尊。

不光是郭嘉抗旨,袁紹也抗旨,甚至被冠上圖謀不軌的罪名。

袁紹自重名望,這種公開叛逆的舉動,他敢做嗎?

沒有到與曹操真正決裂生死爭鬥的地步之前,袁紹敢明目張膽地和大漢天子作對嗎?

關鍵就是袁紹做好了與曹操決戰的準備嗎?

郭圖默默不語,自己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似乎沒有設想周全啊。

袁紹如果鐵了心要和曹操決一死戰,那麼現在收降了郭嘉,袁紹可以冒著被天下人唾棄的風險背叛與曹操的盟約,給曹操出其不意地一擊重創,甚至直接覆滅掉曹操。

可袁紹終究與曹操還有著發小的情誼,他要翻臉之前,也要先勸降一番,先禮後兵嘛。

聲勢滔天的袁本初,心裏至少有五分認為他兵強馬壯,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不管是郭嘉還是曹操,能招降就避免開戰,他畢竟勢力熏天,有著招降諸侯的底氣。

既然袁紹已經帶兵入駐洛陽,那麼仗是不打不行,主要問題是打誰。

隻要袁紹猶豫,郭嘉就有可趁之機。

就在郭圖思考一個折中的辦法時,一直默不作聲旁觀的徐庶卻開口了。

“郭大人,恕在下直言,我家主公今日撤軍回益州,將關中拱手送出,請問,鍾繇來鎮守關中,那麼你家主公的利益何在?”

郭圖悚然一驚。

實際上不論是郭圖還是袁紹以及其他為袁紹效力的謀士,沒有一人想過郭嘉會束手就擒或退避三舍。

好不容易打下關中的郭嘉,豈會把到嘴的肉吐出來?

可萬一,郭嘉真的退兵回了益州。

袁紹興師動眾揮軍而來,難道要無功而返?天子旨意是鍾繇鎮守關中,袁紹既然派了郭圖來宣詔,怎能出爾反爾?

他們料定郭嘉必定不會退回益州,在袁紹的角度來看,戰爭,無可避免。

郭嘉歸降他,他就打曹操。

郭嘉不降,就打郭嘉。

郭圖張口結舌,欲言又止。

他總不能勸說郭嘉千萬別退軍吧?

他來宣詔,詔書是讓郭嘉退軍,難道他要自己給自己一個耳光嗎?

“使君智勇雙全,乃世間英雄,莫不如與我家主公戮力合心,一同為匡扶天下盡心盡力?”

郭圖隻有一條路能走,就是勸服郭嘉歸降袁紹。

他望著郭嘉,郭嘉卻灑然一笑,笑而不語。

站在郭圖旁邊的徐庶卻繼續開口。

“敢問郭大人,是不是我家主公修書一封給你家主公後,你家主公就即刻休兵作罷?”

郭圖沒有開口明言讓郭嘉歸降,言語客氣,其中隱含的深意,大家心照不宣。

徐庶卻揣著明白裝糊塗,追根究底起來。

要郭嘉向袁紹低頭,做個樣子很簡單。

郭圖皺眉苦思。

想讓袁紹不戰而撤,斷不可能。

可郭嘉的態度模棱兩可,郭圖現在隻知道郭嘉對曹操有怒,卻不知道郭嘉究竟願不願意臣服袁紹。

臣服袁紹就意味著接下來幫助袁紹掃平中原。

“郭大人,如果連你都不清楚你家主公的意思,那又怎麼讓我家主公做出決斷?在下看來,你家主公這一次出兵洛陽,可是吃了一個大虧。”

徐庶溫和地說道。

神情狐疑地扭頭轉向徐庶,郭圖也不詢問對方姓名,直言問道:“閣下此言何意?”

袁紹的確在搖擺,但是也是在根據時局變化而論。

如果今天郭圖在郭嘉這裏得到了郭嘉死戰到底的信息,那麼明天郭圖回到洛陽,立刻就會慫恿袁紹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