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蔣欽威不可擋氣貫長虹,荊州沒有人會想到郭嘉敢讓周泰來進犯,放眼天下,也沒有人!
周泰蔣欽率軍直逼襄陽,路上不做停留,一邊追擊零零散散的敵軍逃兵,一邊堅定地朝著襄陽推進。
兵貴神速。
周泰蔣欽率軍不到五日便來到襄陽城外二十裏,安營下寨,並不攻城。
整個荊州震動了!
在之後的日子裏,慢一步得到荊州情報的諸侯們也全都如同遭到晴天霹靂一般震撼。
周泰兵馬雖少,但是他成功地營造了一支精銳軍隊該有的虎狼之勢!
這就是郭嘉的用意。
如果隻讓周泰打黃祖,充其量就是攻其無備出人意料,劉表初時驚訝過後,就會穩住心神來思考應對之策。
可是周泰直逼襄陽,別的諸侯怎麼看郭嘉不知道,但是劉表已經嚇得六神無主了!
郭嘉,顯然是要吞並荊州!
而周泰這支部隊,不但一路斬殺了荊州四萬兵馬,而且威震荊州!
現在的荊州軍從上到下,已經聞太平軍而色變,他們的戰力,至少已經去掉了兩成!
懼意!
郭嘉就是要劉表怕,要整個荊州懼怕!
你要趁火打劫,你想威懾恐嚇。
現在,到底是誰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威風凜凜,殺意滔滔。
兵臨襄陽的周泰蔣欽便是給整個荊州這樣的形象。
他們不攻城,卻已經讓襄陽城內人人自危!
如果是五年前,甚至六年前單騎入宜城的劉表,他絕對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
可是這些年養尊處優,沉浸在風花雪月中的劉表鋒銳盡消,他怕,怕落得死於非命的下場,怕他妻子成為階下囚,更懼怕斷子絕孫!
但他不會繳械投降,他還有五萬兵馬加上逃回襄陽的一萬殘兵。
劉表也出奇兵,蔡瑁張允建議與郭嘉言和,劉表顧及顏麵沒有采納,而是派出文聘夜裏奇襲周泰蔣欽大軍。
文聘也算得上有勇有謀的大將,他率軍兩萬夜裏出城,從北門繞遠道來到襄陽南麵襲擊周泰蔣欽。
文聘是戰術執行者,勝敗責任實際不在他身上。
周泰蔣欽就是靠著奇襲大獲全勝斬了黃祖,又怎會栽在相同的戰術上?他們接下來的戰略部署就是紮穩籬笆牆,防,就防著對方偷襲。
文聘劫營遇阻,見太平軍早有準備便下令撤軍。
荊州,已經折不起一兵一卒了!
劉表應該慶幸他不光是有黃祖這種有勇無謀,蔡瑁張允外強內弱的武將,還有文聘這種能夠獨當一麵的大將。
如果文聘不是撤得果斷與迅速,恐怕荊州的兵馬會損失更加慘重。
偷襲失敗,劉表被嚇得魂飛魄散。
周泰蔣欽就像是鐵板一塊,踢一腳,對方紋絲不動,自己倒能把腳崴了。
匆忙召集文武議事。
劉表頭疼不已,麾下文臣武將這會兒倒是沒有惜字如金。
七嘴八舌地發表建議。
蔡瑁張允要讓劉表去求和,當然是用一種體麵的措辭,停戰,是為了百姓好,為了天下蒼生,為了不使荊州生靈塗炭……
文聘和伊籍建議集齊襄陽所有兵馬與周泰蔣欽決戰,後果,他們沒有說,如果敗了,或者打完之後兵馬所剩無幾,荊州也就沒有能力阻擋袁術,曹操,或者郭嘉再調集益州的軍隊。
至於其他人,龐季,韓嵩,劉先等人則建議劉表向張繡求援,劉表可以說是用糧草在養張繡,現在荊州有危險,割據宛城的張繡應該也來出把力,要不然郭嘉真的攻下荊州,張繡肯定沒好果子吃。
意見不一,劉表也難以決斷。
這會兒,他內心的危機感讓他重溫了當年單騎入宜城的處境。
當年……
雍季之論,臼犯之謀……
生死存亡之際,劉表恍然大悟,他能真正依靠的人,恐怕也隻有蒯越與蒯良了。
而這兩兄弟,都沉默不言。
劉表遣退文武,唯獨留下了蒯越與蒯良。
這些年,蒯家與蔡家的明爭暗鬥,劉表是心知肚明,但他視而不見,不是他昏庸,而是他一半無可奈何,一半也樂於這種局麵。
劉表統治荊州靠士族,如今荊襄世族領銜的便是這兩家。
同時人主最懼臣下獨大,蔡家與蒯家爭鬥,是製衡之道。
“異度,子柔,為今之計,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保全荊州免遭郭嘉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