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三章 跪地投降(1 / 2)

每個諸侯帳下或多或少都有幾個玩騎兵的好手,曹仁就是曹操麾下一個長期騎在馬上的將軍。

曹操還沒有起兵之前,曹仁就和一群狐朋狗友組成小規模的騎兵隊伍,他們在黃河邊上幹著亦兵亦匪的勾當。

後來曹操崛起中原,不可或缺地要組建一支騎兵隊伍,既然要建,就要打造為精銳部隊,虎豹騎應時而生,曹仁作為曹操的本家兄弟,又兼是玩騎兵的好手,自然被曹操委以重任。

哪怕是往後,執掌虎豹騎的將領無一不是曹氏心腹或本家宗親大將,這與江東孫家政權一直將丹陽太守委派給最信任的人是一個道理。

曹仁帶著虎豹騎千裏馳援來營救曹操,這不是曹操的命令。

如果曹操會預見袁軍潰不成軍,他有性命之危,他或許也不會落得如今這個處境下場。

不管如何,虎豹騎到了。

曹操心中牽掛斷後的夏侯惇,想要讓曹仁率軍去救夏侯惇。

曹仁一臉難色,道:“主公,在我的身後,還有四千虎豹騎將士正與甘寧所率銀翎飛騎進行混戰,若我再向西而去,錦帆軍一旦占據上風搶先一步占下潼關,這……”

後麵的話,曹仁沒說,也不必說。

曹操露出掙紮之色,權衡片刻後,與曹仁一同向東歸去。

夏侯惇,他已然隻能舍棄。

逃向關東的曹操在馬上顛簸,朝曹仁大聲問道:“曹仁,我並未下達軍令,你為何率軍而來?”

事情的結果是對曹操有利,沒有曹仁,他必死無疑。

可事情的起因,必須要弄清楚。

彷如天降一般的虎豹騎,究竟是誰下令出動的呢?

曹仁朗聲回複曹操。

“自函穀關被袁紹拿下後,荀尚書便已料定郭嘉在關中布下殺局,荀尚書請主公返回許都,主公一直沒有消息,荀尚書便知主公有難言之隱,他對末將說,一旦主公隨袁紹踏入關中,將有性命之危,命令末將率虎豹騎星夜兼程趕來關中,荀尚書料事如神,若遲半日,恐怕末將根本過不了潼關。”

曹操輕輕一歎,再無言語。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別人不如曹操了解袁紹,曹操自然也就不如荀彧了解郭嘉。

有函穀關,郭嘉可以用五萬人馬輕輕鬆鬆換掉袁紹二十萬兵馬。

可郭嘉把函穀關拱手送出,將關中這塊肥肉呈現在袁紹眼前作為誘餌,顯然,郭嘉一定有更具殺傷力的布局。

也許事後,曹操回顧關中會戰的前後,他能看清郭嘉的一切布局。

據守函穀關和武關,是爭取備戰時間。

散步謠言是為了讓袁紹更加心急地結束戰爭。

撤軍函穀關是示弱,同樣也是更深一步地誘敵。

攻克函穀關,打下武關,挺進關中,袁紹一時得意都是郭嘉送給他的。

在戰事塵埃落定後,稍有智謀的人都能看清這裏麵的玄機,可在事情發展進行當中時,袁紹和曹操的陣營裏,也隻有遠在千裏之外許都的荀彧,隻憑借戰報就洞悉了郭嘉的戰略意圖。

他把袁紹放入關中,根本不是決戰,而是要請君入甕!

荀彧知道,郭嘉不會低頭,尤其不會向統領士族的袁紹!

若是激烈的決戰,勝負難料,荀彧也隻會安分地做一個旁觀者,可是當函穀關丟失後,荀彧就知道郭嘉已經在關中布下殺局,袁紹死不死,勝與敗,荀彧都不在乎,但是曹操不能跟著一起去送死,軍情緊急,荀彧調動虎豹騎千裏馳援,終於在千鈞一發之際,解救了曹操。

曹操在曹仁護送下一直向東,來到銀翎飛騎與虎豹騎的戰場後,曹操馬不停蹄,下令撤軍,虎豹騎令行禁止,得到軍令後便跟著曹操一同向潼關而去。

甘寧整頓好兵馬,望著虎豹騎消失在塵埃之中,萬分不甘,同時心中也升起了無限的愧疚。

他該如何麵對郭嘉啊!

袁紹這邊已經陷入困局之中。

背著袁紹的顏良一行人已經與張頜的後軍兩萬人彙合,但他們卻陷入了包圍圈之中。

高順率領陷陣營,步步推進的虎衛,張遼所率遠程兵,還有從東麵截斷他們去路的許褚。

袁紹的殘兵彙聚成一個圓形陣,他們被太平軍所包圍,連突圍的勇氣都沒有。

咕咚。

一顆人頭滾入敵軍眼前,袁軍將士大驚失色。

那不正是鞠義的人頭嗎?

殺氣凜然的許褚半身鮮血,步伐沉穩地越眾而出,他將鞠義的人頭丟下,再爆喝一聲,氣勢無雙地衝殺而上。

兩萬殘兵的人數在不斷減少,在外圍關注戰況的郭嘉閉上了眼睛。

他已經不關心眼前的形勢。

他的心,在東麵,在曹操身上。

他知道執掌虎豹騎的是曹仁,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支騎兵部隊能夠來援救曹操,肯定是曹仁所率的虎豹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