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酒宴因荀彧的到來,郭嘉格外歡喜,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公事絕口不提,言談之中隻有風月。
在眾人興致高漲時,郭嘉把郭瑾叫來過來,讓他當眾將前些日子寫下的《將進酒》朗誦了一遍,聽得眾人如癡如醉,拍案叫絕。
酒宴落幕時,醉醺醺的許褚罵罵咧咧地背著已經不省人事的許儀,郭燁這個罪魁禍首也沒空隙幸災樂禍,跑到堂外吐得一塌糊塗,蔡琰實在看不下去,直接在堂外瞧瞧把郭燁領了回去。
時至深夜,酒宴才息止,往來賓客盡興而歸。
曹洪扶著荀彧來到郭嘉府中的客房,走出房門後望著恬淡的月色,曹洪不解地自言自語道:“荀令君,數年來隻此一醉。”
外人是很難理解荀彧與郭嘉的關係,他們都在追逐理想,隻是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罷了。
荀彧此行,是公事,隻不過恰逢其會趕巧碰上了郭嘉大擺筵席,翌日清晨,郭嘉在益州府議事的大堂中再一次正式地會見了荀彧。
曹洪將數個錦盒拱手奉上,郭嘉接過後也不打開看就放在了桌上。
這是驃騎將軍和武陽侯的官印以及綬。
荀彧走這一趟,是來表達曹操的誠意。
給郭嘉升了官,晉了爵,印綬總不能落下,不但送來,而且是荀彧來送。
不可否認,曹操是在利用荀彧與郭嘉的私交做文章,想讓郭嘉真切體會到他的誠意,彼此化幹戈為玉帛。
這一日,郭嘉與荀彧促膝長談。
撇開私交,荀彧提議郭嘉與曹操戰略性結盟。
意思就是曹操在關東,郭嘉在關西。
郭嘉不騷擾曹操平定關東,曹操也不來阻撓郭嘉一統關西。
也就是說,在曹操擊敗袁紹,剿滅呂布,張繡,劉表,劉備,孫策,袁術之前,曹操不會打關西主意。
而郭嘉在剿滅韓遂馬超,平定川南之前,也不能來打關東的主意。
這個戰略同盟,似乎僅僅是雙方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對郭嘉有利。
曹操有一連串的對手,而他還沒有絕對的優勢,反觀郭嘉在關西,無人能敵,對手也屈指可數。
算時間,比速度,郭嘉肯定要比曹操能早一步統一關西,而後,郭嘉可以背約攻伐關東,因為他們的同盟是密約,外人根本不會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如果現在的郭嘉僅僅是一個普通人,沒有穿越的優勢,也不是曆史上的郭嘉,而是一個生長在三國時代的普通人。
那麼,他一定看不穿曹操的用意。
曹操的兵馬已經在調動,直指壽春,目的就是要剿滅袁術。
而郭嘉進入了新一輪的休養生息,近期之內是不會主動開啟戰端。
換言之,曹操在擴張,郭嘉在原地踏步。
曹操未來數年的戰略,肯定是與袁紹一決高下。
普通人眼中,這兩頭猛虎誓死搏鬥,會是什麼結果?袁紹絕對有超過九成的勝算!
論名望,論兵馬,論綜合實力,曹操連袁紹一半都不及。
官渡之戰永載史冊,除了這是三國時代確立諸侯格局的一場重大戰役外,這更是一場實力懸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以弱勝強就意味著天下至少八成的人看走了眼,都不會想到曹操會戰勝袁紹。
假如郭嘉是普通人,他也肯定會認為曹操輸定了,但是他知道官渡的結果。
曹操不希望郭嘉參合袁曹之戰,是不希望戰場出現變數。
而一旦袁曹之戰結束,哪怕郭嘉一統關西,關東的曹操也將至少擁有天下六州的屬地,也就是半壁江山!
誰會在這個時候看好曹操?
相對而坐進行密談的兩人,郭嘉,荀彧,都會看好曹操!
當然,曹操眼下必須將注意力放在與袁紹決戰的方向上,他是被動開戰,絕不可能主動挑釁袁紹。
袁曹之戰一旦打響,郭嘉的態度就極為重要,他若出關東進,首當其衝便是曹操遭難。
所以,曹操要安撫郭嘉,並且讓荀彧來秘密結盟。
聽上去什麼都是對郭嘉有利,可曹操擊敗了袁紹,恐怕就不會對郭嘉這麼客氣了。
當然,如果曹操輸了,也就沒有了之後。
這樣的一份盟約,郭嘉會同意嗎?
他會!
曹操希望郭嘉在關西安分守己,郭嘉就如他所願。
盟約這玩意,在郭嘉眼中就是用來背叛的。
何況大家都是漢臣,臣與臣能定下這樣的戰略盟約嗎?
曆史上蜀漢和東吳白紙黑字簽訂過盟約,這份盟約明確規定了兩國之間應該遵從的協議,而這份盟約中,唯一隻提到了一個人名:諸葛亮。孫權感慨萬千,在盟約中寫道兩國能結下這份盟約,都是諸葛亮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