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章 奸詐狡猾(1 / 2)

秋高氣爽,建業西郊,英姿颯爽的一雙男兒策馬奔騰,張弓搭箭,麵對樹林從中奔逃不及的野獸毫不留情地射出箭矢。

“哈哈哈,公瑾,你又輸了。”

孫策大笑著將弓箭收起來,招招手讓隨從去將戰利品抬回來。

騎馬來到孫策身邊的周瑜苦笑不已,孫家兒郎各個驍勇,而且還都有一個嗜好,就是狩獵。

舍命陪君子的周瑜心思不在這裏,而在公事上。

異姓兄弟的一對主臣在日落之時慢悠悠地朝建業返回。

“公瑾,你似乎有心事?”

一向開朗的孫策瞧見周瑜心不在焉,於是出言相詢。

麵貌俊郎堪稱美男子的周瑜微微點頭,表情略顯凝重。

“郭嘉在益州建水師,恐欲圖江南。”

日後的江南是指如今的江東,而當代的江南卻是江東西麵。

孫策聞言,收起遊玩的心態,認同地點了點頭。

曹操要打袁術,那麼袁術死後的屬地歸誰?這是一個問題。

曹操即便剿滅了袁術,也未必會駐軍壽春,一來是他要整合兵力與袁紹決戰,二來壽春所在的位置會讓曹操夾在荊州和江東之間。

郭嘉這個時候興建水師,意圖十分耐人尋味。

如果郭嘉把心思打在了壽春這邊,那麼至少要先攻占荊州才行。

周瑜最擔憂的事情,就是郭嘉一旦拿下了荊州,那麼天下格局,將會發生巨變!

有了關中的郭嘉就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有了關中再加上荊州,郭嘉將有起碼超過六成的機會令江山重歸一統!

周瑜比誰都明白,無論是曹操,孫策,或是郭嘉,要圖霸天下,荊州是非取不可!

得荊州者,將主導天下走勢。

江東實際上與益州非常相似,益州有秦嶺,東吳有長江,是自保的天然優勢。

可要向外走,光靠著自保的優勢,絕不可能。

所以郭嘉看準時機攻伐關中,繼而兵行險著擊退了曹操和袁紹將關中牢牢握在手中。

立足江東的孫策要席卷天下,僅靠江東六郡的屬地,很難直接北上吞並中原,又因長江這道天險所在,吞荊州幾乎是勢在必行。

可江東,不管是兵力,財力,人力物力,從基礎到現有的囤積,都難以與荊州相提並論。

孫策不想要荊州嗎?想,但他未必能打得下荊州,劉表隻跟孫策消耗,就能耗死孫策,郭嘉在益州糧草豐實,他的大軍去圍攻荊州,圍城一年郭嘉都支撐地起,可孫策若是外出征戰,短則一月,長則三月之內,必定退兵,糧草根本無力支持,這樣的底氣和資本,是郭嘉用了五年不出益州換回來的,孫策也明白,所以他也開始安定民生,希望用休養生息來發展壯大。

而江東的兵馬人口基數是製約他們不能輕易動兵的根本原因,一旦損兵,想要補充就要耗費很長的時日。

實際上孫策內心對郭嘉非常感激,如果不是郭嘉下令讓周泰去打荊州,陰差陽錯斬了黃祖,孫策現在恐怕手頭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揮軍殺入荊州,名義就是為父報仇。

父仇不共戴天,孫策不管是出於自家人報仇雪恨的心理還是更進一步拉攏孫堅舊部效忠之心,他都要在有了實力之後去打荊州,而他準備打荊州的名義是名正言順,而且隻要殺了黃祖,孫策就退兵,絕不在荊州留下一兵一卒,言出必行,是給父親報仇就是報仇,不能讓外人以為他是圖謀荊州,隻不過孫策要打荊州也要先掂量自己的實力,孫家與荊州的世仇在曆史上也是到了孫權時代才將黃祖手刃。

不管怎樣,黃祖死了,頭顱也在孫策手中祭奠了孫堅的在天之靈,這樣,江東免去了一次損耗,兵馬不損,糧草沒有征戰消耗,更不用犒賞將士,孫策剛剛自立門戶,兵馬錢糧正處拮據,省下一些,就是對他快速強盛的幫助。

“他若伐荊州,有失道義。我料郭嘉八成是未雨綢繆罷了,短時之內是不會對荊州動兵的。”

孫策遙望殘陽落日,微微感歎。

誠如他所言,郭嘉剛與荊州言和,假如突然發難,的確師出無名。

隻不過身為當事人的劉表不能冒險,身家性命不能寄托在郭嘉的道德品質上。

“公瑾,不出數年,荊州將再起戰火,江東也要早作準備,我意,任命你為江東水師大都督,江東不能沒有水師,不管曹操現在是將目光投向了北方,還是劉表防備的始終是郭嘉,江東都要先自保而後再圖進取。”

周瑜即便是一個有著過人才幹的青年,但他剛剛二十出頭,便被孫策提拔到了如此的高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周瑜自己也感到震驚。

不過轉念一想,孫策自己就是一個年輕君主,提拔任命年輕人就無可厚非,郭嘉麾下的主將,一個個也都是年輕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