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關中會戰後波瀾不驚的日子裏,郭嘉在益州擁軍二十萬,十萬水師,十萬步卒,關中也在兩年的時間裏,擴增了十萬兵馬,如果沒有官渡之戰,再過一兩年,郭嘉擁兵四十萬的計劃會按部就班地完成。
兵強馬壯,糧草齊備的郭嘉日漸強大,雖然距離坐擁河北四州的袁紹麾下七十萬兵馬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因袁紹強勢來襲後慘敗而歸的緣故,即便是袁紹,也非常忌憚郭嘉。
郭嘉有七萬兵馬,便能殺得袁紹二十萬兵馬片甲不留。
現如今郭嘉有三十萬兵馬,假若與袁紹七十萬大軍開戰,鹿死誰手,誰又能保證呢?
當然,郭嘉先前勝袁紹,客觀因素非常多,包括地利,人心,袁紹與曹操的勾心鬥角等等。
可戰敗就是戰敗,失利的陰影會在心中埋下種子,袁紹不可避免地會對郭嘉產生一些懼怕心理,即便是他逃回河北的日子裏,也多次從睡夢中驚醒,夢中出現的情景便是他被郭嘉俘虜,這是他人生的奇恥大辱,這個夢魘令他不得不對郭嘉慎重對待。
龐德將郭嘉的提議帶回給了馬超,馬超聽了之後給了郭嘉一個明確的答複。
兩家從前在討伐李傕郭汜時合作過,時至今日,馬超和韓遂都不會明白當日的局勢究竟為何會發展成那個地步,但是從結果上來看,討賊的目的是達到了。
馬超答應了郭嘉,何時出兵,討伐曹賊的策略,都交給郭嘉。
從西北打到中原,所需要的糧草是難以想象的巨大,哪怕馬超隻有兩萬兵馬,這一部分的負擔,仍舊是他所頭疼的,他先前抱著一鼓作氣的想法殺入許昌,冷靜下來想一想,他的糧草,或許還沒到許昌就消耗一空。
道理很簡單,他率騎兵奔襲許都,求快則所帶糧草輜重少之又少,他步步為營,長途跋涉所需時日長,光是路上損耗的糧草,馬超就負擔不起來,年輕氣盛晉升為人主的馬超,根本無法做到麵麵俱到處處設想周全,打仗,能憑一腔熱血嗎?
馬超揮軍向東的動向其實所有人都在關注,可突然偃旗息鼓,也讓不少人有了不同的反應,袁紹得知曹操殺了馬騰滿門,高興地手舞足蹈,馬超如同他所預料的一般準備殺入許昌,可突然止步關中,就讓袁紹大失所望,不管他是想坐收漁利還是坐等馬超消耗曹操,都沒有實現。
曹操得知後則更加明確了郭嘉要插手他與袁紹決戰的意圖,馬超不會放下父仇,即便是給部將們一個交代,這個時候的馬超都不能無動於衷,但他偏偏沒有率軍東進,答案隻會有一個,馬超在等,最有可能是與郭嘉一起等。
近日成都客似雲來,外交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部分,馬超要打中原,路過關中,不可能不跟郭嘉打招呼,在關中,郭嘉才是主人。
袁紹強,天下公認第一,他不像曹操那般喜歡玩陰謀詭計,所以他光明正大派了許攸來做使者,表麵上隻是正常的友好往來,正式場合互相彬彬有禮,寒暄問候,一點兒公事都沒有談起。
但是私下裏,許攸卻向郭嘉表明,隻要郭嘉不支持曹操,待袁紹問鼎中原後,郭嘉就是關西王。
又是關西王。
相較袁術稱帝後直接敕封,袁紹的承諾顯然更加靠譜。
開出的條件如此豐厚,郭嘉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坐觀上壁即可。
他不需要出動一兵一卒去幫袁紹,隻要中立,袁紹勝了曹操,下一步,自然是登基九五,王爵就會封給郭嘉。
郭嘉答應了許攸。
心底裏對袁紹有沒有信用,王爵會不會落入囊中,郭嘉都不在意。
別人給的,又怎麼比得上自己得來的呢?
許攸滿麵笑容地離去,他信不信郭嘉,另當別論,至少表麵上,郭嘉沒有和袁紹翻臉,甚至表現得非常友好。
袁紹需要郭嘉一個態度,郭嘉就給他。
而官渡之戰的另一位主角,曹操料定了郭嘉會出關席卷中原,並且首當其衝就是他,他難道對郭嘉就不管不問了嗎?
是不是已經撕破臉就不需要打招呼了呢?
恰恰相反。
曹操也派了一位使者來。
雖則不是荀彧那般重量級的使者,也絕不是一個默默無聞之輩,這個人,與郭嘉是老鄉,也有過一些舊交。
大雪紛紛,天氣驟然轉涼,郭嘉在室內依舊披著大氅,看似隨意,仍舊不怒自威。
“長文兄,數一數,你我應有十五年未見了吧?”
郭嘉溫和如故,卻語氣上有著一股拒人千裏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