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市井流言(1 / 2)

郭嘉原本打算在關中待到西北戰事塵埃落定之時再返回成都,卻因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而令他不得不提前返程。

冬去春來,風和日麗,郭嘉在長安軍營巡視一圈,他身後跟著典滿,典滿之後是許儀甘瑰郭燁以及三個降將楊秋馬玩李堪。

軍營裏井井有序,各營將士按部就班各司其職,郭嘉繞了一圈回到軍營門口轉過身來,典滿意氣風發昂首挺胸,望著郭嘉眼中充滿了興奮之色。

郭嘉看到他肩上的披風是歪的,走過去親手解開他的披風,再細心地為他係好。

“典滿,這一次雖然是外出剿賊,卻也不能輕敵大意,你是將軍,你就要為每個手下的兵負責,外出征戰,你要盡量讓每個將士都能安然無恙的返回,時時刻刻保持頭腦冷靜才是首要。”

郭嘉輕聲的叮嚀讓典滿收起興奮的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這一次,我會讓孝直隨軍,若在外有困惑之處,可向他求教,記住,一人智短兩人計長,不可意氣用事獨斷獨行。”

郭嘉說完之後就轉過身朝外走去,法正在軍營門口待郭嘉路過就湊上去低聲道:“車馬已經備齊,願主公一路平安。”

“恭送主公。”

身後將士行禮送別,郭嘉背對著他們擺了擺手,揚長而去。

雖然韓遂還在敦煌郡的玉門關沒有被剿滅,但河西四郡已有三郡落入手中,自然就要開始著手加強統治,首當其衝便是這西北各郡境內的亂賊。

這種賊,嚴格來說不是把矛頭對準郭嘉的反賊,而隻是占山為王落草為寇的賊匪,典滿幾人在長安閑來無事,郭嘉便將這個任務交給他們,務必要在半年之內肅清西北。

走在長安的街道,看著日漸繁華的市容,郭嘉不勝唏噓,百姓在街道兩旁給他行禮也已然令他的心境不起波瀾。

征伐西北的殺戮瞞不住,關中,尤其長安的百姓早有耳聞,但市井流言之中並沒有對郭嘉的抨擊,關中人瞧不起關外人,關外人在漢末又經常劫掠關中,在董卓前,就有隴西接連不斷的造反發生,在董卓之後,又有軍閥荼毒關中,這裏的百姓能活到今天已經是奇跡,而能在郭嘉治理下再次過上安穩無憂的日子,早已對郭嘉感恩載德。

西北的人不服被殺,不是軍隊在作孽,而是為了太平必須經過流血。

郭嘉奉行恩威並濟的統治策略,對外,則必須先立威後施恩,先用軍隊把你打服打怕打得隻能苟延殘喘了,再一步一步伸手將你從陷落的泥潭中拉出來。

府門外的車隊貫穿長街,張既站在門口等待郭嘉,見到郭嘉在護衛陪同下走來便迎了上去。

“主公特意叫下官來,是不是還有要事吩咐?”

郭嘉停下腳步,點頭道:“是有幾件事,第一,關中以西的各郡,往後幾年需要妥善經營,此事有勞你費心了。第二,三年之內,我要在張掖郡山丹建一個馬場,專養戰馬,三年之內,至少要給我一個五萬的騎兵軍隊,這件事待元直與孝直返回長安後,你可與他二人商議,待有了結果送去成都讓我過目。”

大漢自漢武帝開始,便在西北河西四郡中部建立大規模的馬場,設三十六處,養馬超過三十萬,光是養馬的官民就三萬以上,曆朝王師都從這裏補充軍馬,受益匪淺,而在這幾百年中,馬場因為戰亂時興時廢,尤其最慘重的一次損失則是匈奴大軍來洗劫戰馬。

西北牧野千裏,是天然馬場,其中又以張掖郡的山丹馬場最為有名,不論是在漢代還是在兩千年後的現代,山丹馬場都具有非常高的軍用價值。

漢室頹危,邊疆疏於管理,西北的馬場早已荒廢,郭嘉要重建,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但相較可得利益而言,絕對是值得投入。

張既接下了郭嘉交代的任務,但是並不樂觀,養馬的支出是一筆非常高的負擔,甚至可以說哪怕關中恢複鼎盛,郭嘉也未必能從容負擔起一個大規模馬場的建造。

因為有了馬場的支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郭嘉治下的錢糧負擔會非常緊張,那麼,郭嘉需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不能主動對外發動戰爭,甚至還要拜托別的軍閥別來攻打他。

郭嘉上了馬車,車隊起行。

在馬車中,郭嘉瞧著麵朝車後廂坐著的郭盈,有些詫異地問道:“盈盈在做什麼?”

吳莧無奈地朝他苦笑道:“在生氣呢。”

郭盈回過頭來做個鬼臉道:“我沒生氣,沒有。”

說完又把頭轉了回去。

郭嘉一頭霧水,這個女兒顯然就是在生悶氣,隻聽小喬解釋道:“盈盈不願回家,被姐姐訓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