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十一月。
曹操率軍順江直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不期而遇!
站在船頭,曹操遙望長江南岸的混亂喧囂的場麵,沉穩如常,方寸不亂,下令讓南岸的船隊盡可能地載上地麵部隊向北岸的船隊靠攏。
此次孫劉聯盟是以江東為主導,劉備集團是附從,總領全局的人是孫權,具體戰鬥指揮者則是周瑜。
江東周郎英武非凡,率軍從容不迫,調度有方,江東的兵馬與劉備的兵馬彙合,在南岸提前集結駐紮,以逸待勞,與曹軍地麵部隊一相遇便大開殺戒,戰果輝煌。
此處長江南岸,是赤壁,北岸,則是烏林。
滿地曹兵的屍體,孫劉聯軍站在赤壁江邊,遙望北岸,依稀可見傲立戰船之上睨視天下的梟雄曹操。
曹操的軍令已經傳達下去,長江南邊的船隊開始向北岸部隊靠攏,後續部隊也都被接應的船隻在上遊一帶接到了北岸。
放眼望去,南岸江邊人頭攢動,騎在馬上帶著披風的幾位將領讓曹操露出一絲冷笑。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戰船靠攏,部隊下地在烏林岸邊紮營,可近三十萬的兵馬不是岸邊那狹小的地方足以容納,於是更多的部隊都在樹林中安營下寨。
看到曹軍從容有序地在北岸紮營,周瑜發出一聲輕歎。
周圍屍骨累累,但還是太少了!
“恭喜都督,首戰告捷,我軍必氣勢高漲,破曹更添一分勝算。”
戰場之上,唯獨有一人寬衣廣袖,一副書生的打扮,諸葛亮。
周瑜循聲望去,絲毫沒有任何得意地淡淡道:“此戰能勝,因我軍以逸待勞,曹軍兵疲馬乏又兼軍中爆發病疫,再者,我軍不戰則死,是為哀兵,戰則必勝。”
已過中年的劉備呆呆地望著眼前成片曹軍的屍體,他打了一輩子仗,最懼怕的人就是曹操,沒有想到,在絕境之中,居然勝了!
關羽張飛趙雲,程普黃蓋韓當,加上呂蒙呂範丁奉等將對眼前這個小勝仗,自然是喜上眉梢,氣勢高漲!
可劉備望著曹軍一望無垠的戰船與連營遮天的景象,心裏還是沒底,於是扭頭向英姿不凡的諸葛亮問道:“軍師,接下來該如何作戰?”
諸葛亮成竹在胸地笑了笑,眼神隱約瞥了眼騎在馬上觀望北岸的周瑜,道:“大都督已有破曹之策,主公就放心吧。”
周瑜將目光轉向諸葛亮,話音清冷地說道:“三日後,便是曹賊的死期!”
說罷,周瑜帶著江東一幹將領率軍返回赤壁大營。
劉備見周瑜回營,於是也便帶著將士跟著回去,唯獨諸葛亮留在了江邊駐足遙望西北。
黑幕降臨,諸葛亮輕聲自語。
“曹操,不能死。郭嘉,你此刻應該已經身在函穀關,意欲席卷中原了吧。”
閉目思索,諸葛亮算準郭嘉不可能將西涼鐵騎以及張遼麾下所有精銳調來南方,那麼兵馬實力上無法與曹操持平的情況下,郭嘉顯然從北方出兵更加合理,而且是不敗之地!
最簡單的算術題,孩童都會做,郭嘉在益州,抽不出二十萬的兵馬,而曹操在荊州有四十萬,但是郭嘉可以在關中集結三十萬兵馬,司隸隻有曹操二十萬兵馬,從南還是從北,還用選擇嗎?
轉身徒步回營,諸葛亮俊逸的麵孔上浮現一抹淺笑。
腦海中閃過一幕幕臆想的畫麵。
曹操兵敗赤壁,郭嘉攻破洛陽,曹操揮師回援,與郭嘉在中原決一死戰!
荊州無主,劉備趁勢崛起!
郭曹兩家決戰之後必有一方實力大減!郭嘉敗,則劉備伐益州!曹操敗,則劉備殺入中原!
長江素有無風三尺浪的景觀,寒冬將至,北風呼嘯,與赤壁隔江相距的烏林岸邊,戰船搖擺不定,隨風震蕩。
岸邊也沒有足夠的木栓讓戰船係繩穩固下來,因此曹操下令,將戰船用鐵鏈挨個鏈接在一起,這樣,可讓戰船搖擺幅度降低,同時也能靠岸停泊。
三日後,子夜將至。
曹操站在戰船一頭,遙望對岸,忽然,南岸上遊行駛下來十艘大型戰船,那是江東的戰船。
寒風吹過,曹操不自覺露出會心笑容。
黃蓋來降!
周瑜的計策很簡單,就是火攻!
而火攻是否需要東風?答案是不一定需要。
十艘巨大戰船上麵,堆滿柴火幹草焦炭,澆滿火油,而後用黑布掩住,從赤壁所在的南岸上遊駛向北岸。
曹操誌得意滿,勝券在握。
江東的戰船行駛越來越近,眼看不足半裏,對方用火把打出了約定好的旗號,曹操幾乎想要仰天大笑。
在這十艘戰船的後麵,還跟著不少小船,黃蓋眼看曹軍沒有懷疑,當即下令揚起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