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時機不對(1 / 2)

江東水師之所以在天下諸侯當中名列前茅,最大原因是南方人水性好,北方人都是旱鴨子(時代背景,不與現代相提並論。)。

江東的將士上了船,八風不動,穩若泰山,而北方的將士上了船下了水,不會遊泳的人本就有懼怕心理,會遊泳的人也未必能在搖晃的船上站住腳跟。

水戰之中,接舷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因為遠程攻擊頂多是正麵,有心躲避敵人放箭來襲,隻要藏到船另一邊或者船艙裏,敵人也就無可奈何,而火箭還沒有成為主流,畢竟火箭傷敵致命,用之不慎,自損也是致命的。

周瑜說軍中缺少箭矢,這個不見得是假的,畢竟經過赤壁之戰,江東軍渡江北攻烏林,從遠距離射殺到近戰肉搏,以及樹林外朝大火遮天的林中放箭,都消耗了數量巨大的箭矢。

隻不過,把這個理由作為不能與劉備聯合抗擊郭嘉,未免牽強了些。

以江東軍水戰能力,哪怕一支箭矢都沒有,都能在長江上橫行無阻。

諸葛亮聽出了周瑜的弦外之音,江東不能公然與劉備決裂,所以找些理由來推脫。

“不知大都督若出兵一戰,所需箭矢幾何?”

諸葛亮麵色平靜地問道。

周瑜和魯肅都感到詫異,依著諸葛亮的話,難道他還能支援江東所需箭矢?

話題既然已經打開,對方也沒有知難而退,周瑜隻好順著往下說。

“十萬!”

這個數量絕對不是小數,而劉備肯定沒有這麼多,哪怕江夏太守劉琦掏出所有家當晝夜不停打造箭矢,短時之內也湊不齊。

周瑜氣定神閑地望著諸葛亮,看他如何作答。

諸葛亮琢磨一陣後,忽而問道:“若我軍送上十萬支箭給大都督,是不是大都督就會出兵與我主聯合反抗郭嘉?”

從神態上,周瑜瞧不出諸葛亮到底葫蘆裏賣什麼藥,既不自信滿滿,卻也沒有為難之色,淡定自若。

話說到這份兒上,周瑜難道能反口嗎?

於是當即說道:“對!隻要劉皇叔能在十日之內送來十萬支箭,我江東便出兵與劉皇叔共抗郭嘉。”

周瑜話音一落,諸葛亮立即拱手肅容道:“好,十日之內,我軍奉上十萬支箭給大都督,到時希望吳侯履行承諾,助我主一臂之力。”

“一言為定。”

周瑜望著諸葛亮離去的背影,神色變幻不定。

依照劉備現在的處境,十萬支箭十日之內肯定打造不出來,諸葛亮能有什麼辦法呢?

魯肅跟了出去追上諸葛亮,他心底裏明白現在江東無力再戰,便不能得罪郭嘉,但是也要維係孫劉聯盟。

江東沒有一口回絕見死不救,但這十萬支箭的苛刻條件,已然表明了江東的態度。

三日之後,一行軍隊剛進入巴東境內,重甲虎衛護送的馬車中,趙雲悠悠轉醒,身上穿著單衣,肩上傷口處被白布纏裹,依稀可見深紅血色。

身上鋪蓋著厚實的棉被,趙雲睜開雙眼時正看到一雙纖細的手拿著毛巾替他擦拭臉上的汗珠。

猛然坐起,趙雲肩上傳來刺痛,咬牙忍住,趙雲掀開車窗的簾子向外一看,蒼茫山野,巫山飄渺。

車外全副武裝重甲長槍的虎衛步伐沉穩地前進,扭過頭來,趙雲看著跪坐在一旁的三位侍女,眉清目秀,年紀都不大,趙雲於是語氣柔和地問道:“三位姑娘,此地是何處?”

三個小姑娘搖了搖頭,她們隻負責路上照顧趙雲,其他一概不知。

她們都是江陵本地人,出了江陵城,東南西北就分不清了。

恰在此時,有人撩開車門的卷簾,冬日的寒風竄進車廂,讓趙雲感到絲絲冷意。

一位滿麵白須的老者慈眉善目地看著趙雲,見他氣色不錯,道:“將軍醒了?放心放心,將軍身子骨好得很,那點兒小傷休養幾日便能痊愈。要是將軍不介意,老夫現在就為將軍換藥?”

趙雲聽那老者的話,便知道對方是個醫者,謙遜地拱手一禮,垂首道:“那就有勞足下了。”

老者提著藥箱鑽進車廂,好在馬車寬敞舒適,趙雲坐在中間,一旁是三個侍女,一旁是小心翼翼給趙雲換藥的醫者。

三位侍女都別開目光,趙雲扭過頭來問那醫者。

“請問此地是何處?”

醫者看著趙雲傷口愈合的狀況,笑嗬嗬地說道:“馬上就要到永安城了,將軍是不是想下車走動走動?那忍一忍吧,日落之前就能進城。”

永安!巴東郡!

趙雲心驚不已,他被郭嘉俘虜,既沒有被斬首示眾,也沒有被收押在大牢之中,把他押去永安做什麼?

心事重重,沉默不語的趙雲開始思考脫身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