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1 / 2)

郭燁與魏延相對而坐,廢話不說,直奔主題。

“文長將軍,家父說你是行軍打仗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下深為敬佩,若不嫌棄,文長將軍不妨賜教一二,如今形勢,我太平軍該何去何從?”

魏延不知道究竟是郭燁想聽他在軍事上的看法,還是郭嘉暗中授意郭燁這麼做,眼前要是一個無名小輩,魏延肯定懶得理會,但既然是郭嘉的兒子,那就暢談一番。

“在下有些拙見,稱不上賜教,與公子探討一番吧。”

魏延說完左右瞧了瞧,似乎眼神在尋覓什麼。

郭燁從矮桌下麵抽出一張幅麵不小的地圖鋪在桌上,而後微笑道:“將軍是在找這個嗎?”

魏延一眼就被那地圖給吸引住了,山澗水陸,高山低穀,一清二楚。

他點頭說是,其實他剛才隻是想找個代筆的工具指指畫畫一番。

矮桌根本鋪不下地圖,魏延將荊州所在的地圖挪在二人眼前,而後一指荊州東麵,麵容嚴肅地說道:“自孫劉聯軍大破曹軍之後,江東短時之內無力再戰,為求自保,江東也不敢得罪使君,因此,使君隻要結好江東,便可暫時穩住對方。”

到了現在,郭嘉隻有兩個半敵人,一個是曹魏,一個是江東,還有半個是劉備。

魏延再一指江夏,說:“劉皇叔此生敗績甚多,不足為慮。但使君此時最好讓劉皇叔留在江夏,一郡之地,他能養幾兵?遲早必亡!如若使君攻占江夏,則使得吳侯坐臥不安,難保不會與使君誓死一戰。而眼前,在下以為,使君應先剿滅曹魏才是。”

魏延的話讓郭燁深感認同。

劉表以荊襄九郡才養得起二十萬的兵馬,劉備有一個江夏又怎樣?能養得起多少兵呢?

劉備不足為慮是真的,蝸居江夏苟延殘喘,隻是郭燁想到那個被郭嘉忌諱莫深的諸葛亮,他難道不知道劉備現在的處境堪憂嗎?

退一步講,如果劉備就憑江夏能向西打敗郭嘉,那郭嘉還是趁早卸甲歸田算了。

魏延見對方聚精會神在聽,也就暢所欲言繼續說。

“這裏是樊城,樊城,宛城,許昌,加上合肥與洛陽,曹魏中原的防線依此而成,在下聽聞曹仁率軍撤離江陵,如若不出所料,必定是退守樊城,以漢水為險要隔河拒敵。”

魏延說到這裏,郭燁肯定了他的猜測:“將軍所料不差,昨日已經傳來消息,曹仁率軍十萬駐守樊城。”

魏延得意一笑,繼續道:“曹操已死,曹魏接下來很有可能出現兩個局麵,其一,穩守,這就需要曹魏有人挺身而出穩定大局,固守中原,進而挑撥離間,讓使君與江東開戰,曹魏好從中偷利。其二,內亂。不論是曹家內部爭鬥,還是曹家與許昌的天子爭鬥,這都是敗亡之兆,如若出現這個局麵,使君席卷中原收服河北都將易如反掌。”

郭燁眼前一亮,對魏延充滿欣賞的眼神,這些事情,他也想過,沒想到這個在一旁觀戰的魏延能把局勢分析這麼清楚。

“依將軍來看,曹魏若固守中原,此局如何破之?”

事情都要往最壞的處境中去想,對郭嘉而言,最壞的局麵是什麼?當然就是曹魏沒有頃刻覆滅,反而能在短時之內穩住陣腳。

魏延將地圖向下一挪,將中原一帶的地形展露眼前,伸手一指宛城,沉聲道:“強攻樊城,曹魏必救!不過,使君可兵分兩路,一路由江陵出兵圍攻樊城,另一路從上庸與新城直取宛城!此兩路兵馬,一正一奇,一虛一實,攻樊城是假,取宛城才是真!隻要宛城淪陷,使君可同時從關中調集騎兵,兵出武關,繞過洛陽占據虎牢關,如此,關中,虎牢,宛城,以及江陵和漢中,就對曹魏荊州北部到洛陽的兵馬形成了大包圍之勢!曹魏若拚死一戰,合圍剿之!如若死守,使君可輕而易舉席卷兗州,豫州,徐州。”

魏延的戰略,讓郭燁大吃一驚,倒吸一口冷氣,沉思半晌。

似乎可行。

但風險很大。

佯攻樊城,去偷襲宛城,如果對方識破,很有可能去深入敵後偷襲宛城的兵馬就回不來了。

郭燁忽而問道:“依將軍計劃,難道孫權會坐觀上壁?”

魏延嗬嗬一笑,說:“所以在下建議,使君應結好孫權,兩家合謀,共同出兵,使君在江陵的兵馬北伐襄樊,讓孫權在東麵出兵攻打合肥,兵力上,使君多,孫權寡,到時候,使君席卷兗州豫州,孫權至多能吞下徐州而已,那時使君反過來據守黃河渡口與曹魏隔河對峙,調轉兵力,南下吞並江東!”

這一番戰略聽在郭燁耳中猶如驚雷,讓他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風險與機遇是並存的,打仗沒有不冒險,而魏延的戰略讓郭燁覺得可行。

但是,郭嘉未必會采納,這一點郭燁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