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嘉威嚴之色下,文武齊聲隻能遵命行事。
至此,眾人看郭燁的眼光變了,他們也都知道將來承繼嗣位的人會是誰。
郭嘉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耍陰謀詭計,因為代價很大,大到動搖統治根基,大到子孫血流成河。
他說後繼之人是郭燁,就絕不是倉促的決定,也肯定不會隨意更改。
在郭嘉還不到四旬的年紀時,他便立下世子,是有兩個目的,其一便是政權父子交接的保障,其二是斷絕其他兒子爭位的想法,避免同室操戈。
可想而知,今日之後,不論治下誰有心攀龍附鳳,至少不會再去抱郭嘉其他兒子的大腿,因為沒有前途。
除非郭燁等不及坐上郭嘉的位子,統治內部是不會出現問題。
作為諸侯立嗣,往往都想要從眾多子嗣中選一個最出色最優秀的,因此會猶豫不決,看著一個又一個兒子成長起來,再對比較量,而郭嘉,跟本不考慮這些,他不等郭瑾成年,不等郭煜長大,更不等也許未來還會有的兒子,他要的就是穩定,等各個兒子都成長起來,隨著他權勢天下無雙,勢必會拉開一場暗流洶湧的嗣位之爭,那樣的鬥爭,不但會讓統治內部有派係的明爭暗鬥,也會讓郭嘉感到徹骨的寒冷。
命運公平嗎?
從來都不!
郭燁被郭嘉看中,隻要郭嘉滿意,覺得郭燁可以承繼大業,那麼郭嘉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至於其他,不做念想,他不奢求一個驚世駭俗的天才兒子,隻需要讓他能夠信任與欣賞就足夠。
定計之後,文武退去。
武將們心事重重,如果郭嘉真遭遇不測,他們會竭誠盡心擁戴郭燁,但是他們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郭嘉有難。
這裏麵要屬魏延表情平靜,實則心潮澎湃。
郭嘉麾下既有揚名四海的儒將,又有能征善戰威不可擋的熊虎將,他來投效郭嘉,得到了郭嘉的隆重接待,卻並沒有委以重任,反而置之一旁,唯獨與郭燁這幾日交往下來,讓他深深感受到了這位平易近人的公子對他的賞識。
現在郭嘉當眾立了郭燁為世子,魏延忽然覺得柳暗花明峰回路轉,郭嘉點兵點將肯定不會首選他,但跟著郭燁,前途一片光明。
賈詡與龐統待武將們都相繼離去之後,二人才並肩走出。
黃昏餘輝照耀在兩位儒雅的文人身上,二人心照不宣沉默前行一段路,左右無人之後,龐統才目視前路低聲道:“攻下江陵,結好江東,卻沒料到有這麼一場變故。但願不要出了意外。”
賈詡微微點頭。
在郭嘉既定戰略計劃中,走到江陵這一步後,現在要做的就是與江東先和平相處,所以江東的和親策略是多餘的,可既然江東打出了這手牌,郭嘉便要應對。
拒絕的話,兩家的關係會直線下降,因為不但是當著天下人的麵打孫權的臉,更會讓江東誤認郭嘉有意伐江東。
所以,郭嘉隻能接受。
可這孤身前去建業,驚險難測。
“魏王南下前想要將主公誘去北方,主公讓魏王如願以償。吳侯現在嫁妹和親,看來是想讓主公輕視江東,魏王用惡計,吳侯用善計,陰陽有分,異曲同工。各家有各家的算盤,主公的計劃,料想吳侯與曹魏,都猜不到。”
賈詡口氣一如既往那般風輕雲淡。
江東現在擺低姿態,甚至孫權願意用親妹妹去給郭嘉當小妾,顯而易見是想要讓郭嘉卸下對江東的防備。
龐統目光微微仰視西方的殘陽,若有所思道:“但願主公平安返回,孫權敢不敢用江東六郡冒險,我料九成不會,孫權不是鋌而走險善用奇謀之人。主公迎娶吳侯之妹,待來年,主公將揮戈問鼎君臨天下!”
賈詡微微一笑,打趣笑道:“那時,我這把老骨頭也可以歸田隱居,享受清福了。”
龐統扭頭朝賈詡望去,看著他銀發白須卻精神奕奕的模樣,指了指他後搖頭笑道:“誰不知文和先生是大智若愚,隱於廟堂,你若歸隱,主公可不會答應的。”
二人相視一笑,隨意閑聊著遠去,落日餘暉下的二人背影超然清逸。
吳侯孫權要迎接郭嘉去建業,江東的船隊就在赤壁等著郭嘉,要路過江夏,暫時是劉備的據點,為防劉備從中作梗,當郭嘉在張任率一千近衛軍護送來到赤壁後,便登上了江東的戰船順江東去。
即便劉備知道郭嘉在江東的戰船上,他也不敢橫江攔截,就算讓他殺了郭嘉又怎樣?江陵有近十五萬太平軍,郭嘉若出事,傾盡兵馬來複仇,孫劉繼續聯盟對抗,也恐無力回天。
就在郭嘉踏入江東之時,退守樊城的曹仁派人將曹操的屍體運去鄴城,屍體因為是馬車運送,耗時較長,而曹仁派出的快馬趕去鄴城報信,則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