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來讓甘寧撤軍回漢中的軍令先到了江陵,經過龐統之手再發去襄樊的前線。
甘寧接到軍令之後,其中還附有龐統對於撤軍的詳細策略,讓甘寧在江陵留下一萬五千兵馬,帶回漢中八萬,盡快撲滅關中馬超的造反。
麵對主公的軍令和軍師的催促,甘寧猶豫起來。
如今樊城外圍三麵已經築起高牆,隻在縫隙之中留下過道,曹仁不敢攻出來,甘寧也沒有更進一步發起猛攻,兩方在平靜之中對峙著。
把周泰和孟達都叫道帥帳中,甘寧首先將軍令傳給二人過目。
周泰和孟達看過之後大驚失色,馬超造反這個事情是誰看了都會震驚,不論敵我。
當即,周泰就抱拳沉聲道:“大都督,既然關中告急,那我等還是盡快向漢中撤軍吧。”
孟達也同樣表達了這個意思,但是甘寧背朝二人,看著帥帳中懸掛的地圖,久久不語。
見到甘寧這個反應,二將驚疑起來,似乎,甘寧不願撤軍。
沒錯,甘寧不願撤軍。
在樊城打了一個月,又築牆準備了一個月,眼見事先的攻城計劃就要實行,甘寧怎會願意前功盡棄呢?
不過,甘寧倒不是為了心裏那點兒傲氣一意孤行,他扯下地圖鋪在矮桌上,表情平靜地對周泰和孟達問道:“二位,某有一個疑問,如若某率軍撤去漢中,再轉道北上攻打關中,二位以為此戰傷亡會如何?勝算又有多少?”
這麼一問,周泰與孟達凝眸沉思,張遼要坐鎮函穀關,不能將曹魏這頭猛虎放入關中,那麼家裏那頭惡狼馬超,必須由益州方麵派出的兵馬去收拾。
可是,秦嶺天塹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險要。
陳倉古道必然已被馬超扼守,那麼北上之路會艱險重重,即便真的打進了關中,也會損失慘重。
周泰眼前一亮,抬頭問甘寧:“莫非大都督有妙計?”
甘寧指著襄樊,口氣堅決道:“破樊城,搗宛城,與文遠會師洛陽城下!”
周泰孟達看著地圖,微微一驚。
甘寧的想法很簡單,要進關中,有兩條路,要麼從益州北上,要麼從司隸西進。
從漢中北上,難度太大,必然損失慘重,而且還要放棄在襄樊的優勢,這就將太平軍數月來的準備與征戰都枉費。
而破了樊城之後,宛城那名不見經傳的曹真,甘寧根本沒放在眼中,緊接著打入司隸,能夠與張遼嚴顏形成聯係一同攻破洛陽,到時候,再回過頭從函穀關進入關中,剿滅馬超。
這條路線,算是太平軍北攻襄樊的既定計劃,隻不過在攻破洛陽後要折返回關中收拾馬超而已。
沒有馬超造反,甘寧也會是按著這條路走下去,多了馬超造反,甘寧想要依舊按照計劃行事。
可是周泰和孟達卻不樂觀,戰事不能拖。
“大都督,如若樊城短時之內無法攻破,那我等如何向主公交代?”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甘寧要強攻樊城,誰也不敢保證就一戰必勝。
如果攻樊城又出了問題,那到時候郭嘉連剿滅馬超的兵力都沒有了,局勢將會岌岌可危。
甘寧滿心自信,堅定道:“兩個月內,樊城必破。二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如若撤軍,與放棄荊州有何差別?曹魏可席卷荊州,孫權也許更會趁機擴張,難道我等能夠坐視這一切發生嗎?再者,敢問二位,某率軍從漢中北上的勝算,難道能比與文遠兩軍合力要高?”
似乎甘寧說的頭頭是道,但周泰和孟達還是覺得不妥。
因為甘寧的計劃,是建立在能夠攻破樊城與張遼會師洛陽的前提下,假設這個前提不成立,那一切都完了!
不過兵行險著,任何事都有風險,即便是撤軍,也難保路上不會出現變數,從漢中北上,誰也不能保證會一帆風順。
周泰和孟達心裏對甘寧的計劃支持與否定各占一半,既然如此,甘寧是大都督,那隻能聽他的。
於是,甘寧拒絕了成都發來的軍令,並且修書一封給郭嘉言明情勢。
當甘寧這封帶著自己理由抗命不尊的書信傳到成都後,掀起了軒然大波。
益州府中,跪坐主位上的郭嘉在滿堂文武麵前平靜地閱讀完甘寧的信。
“嗬嗬。”
郭嘉驀然輕聲發笑,聲音之中卻帶著一種壓抑的憤怒。
嘩啦啦。
郭嘉猛然起身,掀翻了麵前矮桌,所有人都心中一稟。
這位一向素養沉穩的君主,罕見地暴怒。
“反了!全反了!”
郭嘉將甘寧書信的竹簡摔在地上,怒發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