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一聽郭嘉的話,就知道郭嘉的潛台詞。
龐統自認自己的小聰明是瞞不過郭嘉,但這件事情,郭嘉還真是冤枉了他。
可以問心無愧的說,龐統,法正等等一大批人才投效郭嘉,很大原因就是想要當新王朝的佐命之臣,人臣之功莫過從龍,龐統自然希望郭嘉稱帝,而他能夠當上開國功臣。
現在,這個機會千載難逢。
曹丕篡漢,罵名是曹丕的,郭嘉作為漢臣想要扶漢已經不可能了,漢朝亡了!
郭嘉在曹丕稱帝後再稱帝,受到的譴責與非議將會降到最低。
剛才,郭嘉看過的文書,便是一封勸進的表文,是益州府聯名所書建議郭嘉稱帝。
郭嘉對龐統的那番話,看似是以為龐統幕後策劃這件事。
實際不然。
“哎哎,主公,看完下麵這些,主公就明白了。”
龐統急忙叫住郭嘉,讓他耐心地把剩下的竹簡也看完再說。
郭嘉輕歎一聲,停下腳步從龐統懷中把下麵的竹簡也看了一遍,看完之後若有所思。
龐統懷裏的竹簡,最上麵的是益州府的勸進表,下麵的都是治下各郡大小官員的上書。
想要表達的意思大同小異。
都是希望郭嘉稱帝,然後龔行天罰,剿滅曹魏。
郭嘉沉思一陣,發覺他還真是誤會了龐統。
“龔行天罰,龔行天罰……”
自言自語一陣,郭嘉很明白現在的局勢。
曹丕篡漢,等同逆天而為,所謂龔行天罰便是替天行道,剿滅曹丕這個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目光轉回龐統無辜的臉龐,郭嘉輕笑道:“我先步曹丕後塵稱帝,然後對外宣揚龔行天罰?怎麼看,都像是賊喊捉賊。”
哈哈一笑,郭嘉把竹簡再一次丟回龐統懷中,邁步下山。
“唉,主公,敢問主公究竟打算如何做呢?”
龐統追上郭嘉,急忙問了起來。
郭嘉頭也不回,說:“我明白諸位的心思,曹魏不滅,心中憂慮。”
為什麼郭嘉治下所有官員一致恭請郭嘉稱帝,同時也堅決要求郭嘉剿滅曹魏?
眾誌成城真的是替天行道嗎?
未必!
仍舊是利益!
可想而知,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製與郭嘉推行的科舉取士是針鋒相對。
曹魏如果取代了郭嘉,那麼現在郭嘉治下九成官員都要下野,為何?因為他們的出身!他們沒有祖上榮耀的背景,沒有世代為官的出身,這與才華無關,而是製度。
政治利益對碰不可調和的情況下,那麼就隻有用一種手段解決:戰爭!
郭嘉與曹魏,已經到了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而郭嘉治下百姓中,想要脫穎而出魚躍龍門的寒門子弟,自然也是傾力支持郭嘉去覆滅曹魏,眼觀近處,這是關乎許多人一生的製度,放眼未來,這也是關係子孫後代前途的。
誰又甘願付出了努力,擁有才華卻隻能屈居人下呢?
天下格局正悄然而變,擁有官家背景不如意的人都會向著曹魏蜂擁而去,而那些出身卑微卻想要出人頭地的人都會投效郭嘉。
兩股政治路線迥然不同的集團會產生激烈對抗。
郭嘉很想知道,這個時代,究竟有多少人甘願當豪門鷹犬,又有多少人願意用血汗卻換取功名利祿!
回到益州府,郭嘉先進內堂換掉身上的孝服,而龐統抱著竹簡走進堂內,眾人目光不約而同朝他望來。
龐統無奈地微微搖頭。
這下,戲誌才,秦宓,甄儼,黃權,彭羕等人全都知道了郭嘉的態度。
既然郭嘉決定暫不稱帝,那他們也沒必要再勸。
是郭嘉不想嗎?
不,是時機未到。
當郭嘉出現在眾人眼前後,郭嘉瞧見眾人意興闌珊的神色,便知道他們心裏在想什麼。
“現在,頭等要事是滅吳,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
郭嘉必須開門見山,麵對他能夠開誠布公的心腹大臣,他不需要惺惺作態來掩飾什麼。
或許是郭嘉說的如此直白,讓眾人都會心一笑。
要龔行天罰去剿滅曹魏,首要是覆滅江東。
早在赤壁之戰前,郭嘉就有清晰的戰略路線,要滅曹,先吞吳!
因為滅曹必須有荊州,而立足荊州又與江東比鄰,孫權時時刻刻也想要荊州,與其敵暗我明,不如主導局勢讓孫權把郭嘉興兵伐吳的大義拱手送上。
如果不這麼做,孫權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不知道何時會給太平軍致命一擊,作為人主的郭嘉不喜歡局勢失控,一切都要盡在他掌握之中才能讓他放心。
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郭嘉怒也好,喜也罷,都隻是逢場作戲,做給曹丕看,做給孫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