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一章 吳王殞命(1 / 2)

太平軍浩浩蕩蕩的戰船行駛在長江上,乘風破浪,所向無阻。

過了江夏郡後,郭燁命魏延帶兵兩萬在長江北岸登陸,攻占廬江郡後北上占據合肥。

又讓典滿率軍三萬在南岸丹陽郡登陸,掃平長江以南包括吳郡,會稽郡,建安郡等地,而郭燁自己帶著最後的三萬兵馬繼續順江東去,目的地:建業!

秋風蕭瑟,天氣轉寒,建業城內雞飛狗跳,四麵城門大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兵荒馬亂的景色,所有秩序都亂了,而這一切的起源,是江東十萬大軍在夷陵全軍覆沒,以及郭燁率軍八萬正氣焰滔天地殺來。

建業所在是丹陽郡北端,而丹陽郡南部各大城縣淪陷的消息每隔幾個時辰便會傳開,典滿率軍勢如破竹,或者說光憑一些負責城內治安的衙役根本抵擋不了正規軍,太平軍所過縣城,幾乎全部都是舉城投降。

江水滔滔,波瀾壯闊的長江上傳來聲震四方的戰鼓聲,插滿幡旗的戰船緩緩映入眼簾,不一陣,戰船靠岸,精神抖擻的太平軍將士登陸。

郭燁落地之後,張翼牽來一匹馬給他,郭燁翻身而上,命令三萬大軍列好陣勢,向建業推進。

建業城外,一眾江東文臣躬身站在城外,為首的張昭手中捧著一份降表,這是吳王孫權親筆所書,到了這一刻,孫權也已經放棄了所有無謂抵抗。

三萬大軍在郭燁率領下兵臨建業,秋日的光輝讓人略顯愜意,郭燁騎在馬上俯視張昭,這個時候,他有資格居高臨下,可他想了想,還是翻身下馬,緩步走到張昭麵前,伸手拿過那份降表打開閱讀。

向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投降,絕對是一件顏麵盡失的醜事,即便張昭這個被孫策指定的托孤重臣都有些掛不住顏麵,閉著眼睛的他猶如入定一般,實際上已經做好準備等待郭燁的羞辱。

成王敗寇,孫權敗了,郭嘉勝了,如此簡單明了的事實,卻宣告了數百萬人命運的轉折。

“公不必多禮,在下奉命西來,無意妄開殺戮,公德才兼備,輔佐孫氏治理江東二十載,賢德出眾,治下井然有序,非常人能及,在下有一不情之請,江東六郡短時之內尚有禍亂,敢請公與在下一道廓清江東,還世道太平。”

張昭耳邊傳來的這番話讓他猛然睜開雙眼,盯著眼前神色平靜並無異色的郭燁,而張昭身後的顧雍卻好似早已預見般淡定,其他人則竊竊私語起來,對這個場麵措手不及。

為何郭燁對張昭這麼客氣?不論稱呼還是言語,都透露著幾分謙卑與恭敬,是張昭事前通敵了嗎?

不可能。

縱然張昭在江東大難臨頭時總不讚成江東破釜沉舟和外敵進行生死決戰,但那也是事出有因。

張昭是孫策的重臣,孫策臨終遺言說的很清楚,給了張昭投降或者說是帶著孫家委曲求全的餘地。

那為何郭嘉的長子,如今是世子的郭燁要對張昭這麼客氣?按道理,以張昭這般內政重臣,應該是郭燁攻占建業後首當其衝便要撤換掉的人物,為的就是防範變故。

對此,滿頭白發的張昭也鬧不清楚郭燁這是要做什麼。

郭燁上前握住張昭的胳膊,言語誠懇道:“家父說過,治理江東細致如發者,非公莫屬。坦誠而言,在下前來江東,是一外人,稍有不慎,或恐鑄下大錯,難道公願意見到江東毀於戰火嗎?”

張昭麵色複雜,仔細想了想郭燁的話,心情十分沉重。

太平軍橫掃江東,他們對江東來說是“侵略者”,甚至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可以預見的是與江東子民產生的衝突,極有可能會引發屠殺。

既然孫權已經投降,張昭帶著這些文臣也沒有反抗的餘地,唯獨期望的就是太平軍不要荼毒江東。

“世子的心意,老夫明白了。”

張昭終於開口,沒有一口推辭,也沒有滿口答應,算是先下個台階,以觀後效。

郭燁鄭重地點了點頭,他明白張昭的意思,起碼也要看一看他是如何對待孫家,再說別的。

眾人讓開道路,郭燁率軍入城,道路兩旁倉皇逃難的百姓見到太平軍到來,立即跑遠,郭燁所過之處,轉瞬寂然,隻有太平軍沉重整齊的腳步聲。

孫權待在了吳王府,這剛剛更名沒多久,從侯爵上升到了王爵,孫權比之父親孫堅,兄長孫策站在了更加榮耀的位置上,卻在眨眼間幻滅。

太平軍蜂擁而入王府,而王府內空蕩蕩一片狼藉蕭索。

大堂之前的房門緊閉,太平軍已然將王府內外圍了個水泄不通,全副鎧甲在身的郭燁站在大堂前,想要推門而入,手按在門板上卻停了下來,扭頭看了眼身邊略顯青澀卻昂首挺胸一片肅穆的張翼。

“退下。”

張翼護住心切,反問道:“裏麵或許有埋伏呢?”

“退下。”

郭燁根本理會他的問題,淡漠地下令。

張翼按著刀柄後退,如若有變故發生,就立即拔刀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