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風格的比較?你拿什麼跟人家比?你配?盡管有你那一套美麗名詞,還是掩不住那渺小,平庸,怯懦,虛偽,掩不住你的小算盤,你的偷偷摸摸,自私自利,和一切的醜態。你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和你古聖先賢的什麼哲學隻令人作嘔,我都看透了!

你沒有靈魂,沒有上帝的國度,你是沒有國家觀念的一盤散沙,一群不知什麼是愛的天閹,(因此也不知什麼是恨)你沒有同情,也沒有真理觀念。然而你有一點鬼聰明,你的蕃殖力很大,因為聰明所以會鼠竅狗偷——營私舞弊,囤積居奇。因為繁殖力大,所以讓你的同類成千成萬的裹在清一色的破棉襖裏,排全番號,吸完了他們的血,讓他們餓死,病死……這是你的風格,你的仁義道德!你拿什麼和人家比!

沒有宗教的形式不要緊。隻要有產生宗教的那股永不屈服,永遠向上追求的精神,換言之,就是那鐵的生命意誌,有了這個,任憑你向宗教以外任何方向發展都好,怕的是你這點意誌,早被癟死了,因此除了你那庸俗主義的儒家哲學以外,不但宗教沒有,旁的東西也沒有。更可怕的是宗教到你手裏,也變成了庸俗,虛偽,和鼠竊狗偷的工具。怕的是你的生命的前提是敗北主義,和你那典型的口號“沒有辦法!”於是你隻好嘲笑,說俏皮話。是啊,你有聰明,有蕃殖力,所以你可以存在,“耗子蒼蠅不也存在嗎?”但你沒有生活,因為我看透了你,你打頭就承認了死是事實,那證明了你是怕死的。惟其怕死,所以你也怕生,你這沒出息的“四萬萬五千萬!”

五四曆史座談

時間——三十三年五月三日晚

地點——聯大新舍南區十號教室

剛才周炳琳先生報告了五四時候北大的情形,五四運動的中心是在北大,而清華是在城外,五三那天的會不能夠去參加。(記者按:周炳琳先生方才說到五三晚上北大學生集會於北大第三院大禮堂,決定次日的遊行示威。)至於後來的街頭演講,清華倒幹得很起勁,一千多人被關起來,其中有許多是清華的。我那時候呢?也是因為喜歡弄弄文墨,而在清華學生裏當文書。我想起那時候的一件呆事,也是表示我文人的積習竟有這樣深:五四的消息傳到清華,五五早起,清華的食堂門口出現了一張嶽飛的《滿江紅》,就是我在夜裏偷偷地去貼的。所以我今天看了許多同學的壁報,覺得我那時候貼的東西真太不如今天你們的壁報了。我一直在學校裏管文件,沒有到城裏參加演講,除了有一次特殊的之外。那年署假到上海開學生總會,周先生(炳琳)代表北大,我代表清華到上海聽過中山先生的演講,我的記憶極壞,此外沒有甚麼事實可以報告,隻知道當時的情緒,就像我的貼《滿江紅》吧!

方才張先生說五四是思想革命是正中下懷,(記者按:張奚若先生說到:“辛亥革命是形式上的革命,五四則是思想革命。”)但是你們現在好像是在審判我,因為我是在被革的係——中文係裏麵的。但是我要和你們裏應外合!張先生說現在精神解放已走入歧途,我認為還是太客氣的說法,實在是整個都走回去了!是開倒車了!現在有些人學會了新名詞,拿他來解釋舊的,說外國人有的東西我國老早就都有啦!我為什麼教中國文學係呢?五四時代我受到的思想影響是愛國的,民主的,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如何團結起來救國。五四以後不久,我出洋,還是關心國事,提倡Nationalism,不過那是感情上的,我並不懂得政治,也不懂得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翻譯Nationalism為民族主義,我以為這是反動的。回國以後在好幾次的集會中曾經和周先生站在相反的立場。其實現在看起來?那是相同的,周先生:你說是不是?我在外國所學的本來不是文學,但因為這種Nationalism的思想而注意中文,忽略了功課,為的是使中國好,並且我父親是一個秀才,從小我就受詩雲子曰的影響。但是愈讀中國書就愈覺得他是要不得的,我的讀中國書是要戳破他的瘡疤,揭穿他的黑暗,而不是去捧他。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話,當時也不會有五四運動了。青年人是幼稚的,重感情的,但是青年人的幼稚病,有時並不是可恥的,尤其是在一個啟蒙的時期,幼稚是感情的先導,感情一衝動,才能發出力量。所以有人怕他們矯枉過正,我卻覺得更要矯枉過正,因為矯枉過正才顯得有力量。當時要打倒孔家店,現在更要打倒,不過當時大家講不出理由來,今天你們可以來請教我,我念過了幾十年的經書,愈念愈知道孔子的要不得,因為那是封建社會底下的,封建社會是病態的社會,儒學就是用來維持封建社會的假秩序的。他們要把整個社會弄得死板不動,所以封建社會的東西是要不得的。我相信,憑我的讀書經驗和心得,他是實在要不得的。中文係的任務就是要知道他的要不得,才不至於開倒車。但是非中文係的人往往會受父輩詩雲子曰的影響,也許在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