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癡心求取學問7
戴敦元一月讀盡室中書
戴敦元是清初著名學者,浙江開化人。他小時候就非常聰明好學,每天手不離書本,有時看書竟然忘了吃飯睡覺,簡直成了書迷。
一次,他到舅舅家去,發現舅舅家有個書房。書房裏的書可真多啊!很多是自己從來沒見過的。戴敦元在書房裏翻翻這本,看看那本,舍不得離開。一會兒舅舅來了,他就懇求舅舅留他住下來,他要把這些沒看過的書統統看一遍。那時戴敦元才六七歲。舅舅非常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小外甥,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並在書房裏給他準備了一張小床,供他休息時用。
戴敦元於是就在舅舅家的書房裏住下來,早晚不離開書房一步。早晨天還沒亮,就從床上爬起來,點上油燈看書;晚上,一直讀到夜裏三更左右,還不肯休息。舅舅看著小外甥這樣用功學習,又喜歡又心疼,有時就到書房裏來催他早點上床睡覺,可是等舅舅一走,戴敦元又從床上爬起來,重新點起燈來讀書,舅舅拿他也沒有辦法。就這樣,戴敦元在舅舅家整整住了一個月的時間,當他讀完了書架上的最後一本書以後,才與舅舅告別回家。
由於戴敦元勤奮好學,10歲就被舉為神童。當時學政彭元瑞給他出作文題,而戴敦元的文章做得典雅得體,竟然可以與當時一流的學者文章相媲美;彭元瑞又對他麵試,戴敦元是有問必答,對答如流。學政彭元瑞非常喜歡他,認為他將來必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並鼓勵他繼續認真讀書。從此戴敦元讀書更勤奮了,在15歲那年,他就經過鄉試考中了舉人,以後又在乾隆五十五年中了進士。唐弢自學苦練成為雜文家
唐弢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評論家和魯迅研究專家。
唐弢家中祖輩務農,父母都不識字。父親曾因沒有文化吃過虧,決心將幾間破屋典押出去,為兒子交學費。唐弢進了上海的華童公學,寄住在舅舅家中。
初一時,他喜歡溫庭筠、李商隱的近體詩。近體詩講平仄和對仗,他很想有一部既標音韻,又釋字義的辭書。當他的父親由農村來看他,就要求父親給他買一部《辭源》。當時一部《辭源》要價四塊銀元,比兩擔稻穀還貴。父親用顫巍巍的手摸出四塊銀元來,忍痛買下了書。唐弢深悔自己無能,不禁熱淚湧出。此後學習更加刻苦,半年來寫了近百首七言律詩和絕句。他又自學庾子山、陶淵明、曹操、曹植的詩,尤其喜歡背誦《古詩十九首》,有了疑問就查閱《辭源》,過了一年,又作詩百首。
由於生活所迫,唐弢隻讀完初二就輟學了,考入郵局當了揀信生。他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用於買書,業餘時間用於讀書,也試著寫文章,並把學寫詩的經驗推廣到鑽研其它學問上。他深知自己知識底子薄,於是狠下功夫。別人花兩天幹的事,他就花三天;別人不需要查閱資料就懂了,他就多查參考書;請教別人,從不怕辛苦。十年勤奮自學,終於使他成為雜文能手。由於文筆犀利,竟使反動派誤以為他的文章是魯迅化名寫的。
有人問唐弢請教自學成功之道,他說:“我覺得,不承認上大學的重要性是不對的,反過來,隻承認上大學能夠解決一切,那也是非常偏頗的見解。在長期實踐中,我的體會是:因循是自修的大敵。但是,急於求成又往往導致失敗。對待學問需要有‘韌’的精神,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相信時間終會將人帶上成熟的道路。”這番話道出了他成功的經驗,也概括了他刻苦勤學的艱苦曆程。
梅蘭芳馴鴿練眼功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生於北京。是中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之所以在藝術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靠的是勤學苦練。
在他8歲的時候,就進戲班學戲。老師見他進步太慢,認為這孩子學藝沒有希望,就對他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一賭氣,再也不教他了。
自從挨了老師的一頓罵之後,梅蘭芳就發奮苦學。練鞽(qiáo)工的時候,用一條長板凳,上麵放著一塊長方磚,他支著鞽,站在這塊磚上,要站一炷香的時間。開始站上去,戰戰兢兢的,痛楚異常,不一會工夫,就支持不住,隻好跳下來。但日子一長,腰腿就有了勁,漸漸地就站得穩了。
他常常練得腳上起泡,疼痛難忍,但仍堅持不懈,從不間斷。冬天,他在冰地裏,支著鞽,打靶子,跑圓場。起先一不留神,就摔跤,可是支著鞽在冰上跑慣了,演出時不支鞽,就覺得輕鬆自如,真是苦盡甘來。
由於他勤學苦練,到了十七八歲,知識便一天比一天豐富,演技也一天比一天出色了。
梅蘭芳年幼時,兩隻眼睛微帶近視,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有時迎風還會流淚,眼珠轉動也不靈活。這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的確是個致命的缺陷。因為演員們的眼睛在五官當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臉上隻有一雙眼睛是活動的,能夠傳神。許多名演員,都有一對神光四射、精氣內涵的好眼睛。當時許多親戚朋友都替梅蘭芳的眼睛發愁,怕這雙眼睛影響他藝術前程的發展。
怎麼辦呢?
“練!”
梅蘭芳養起鴿子來了。從此,他就等於訓練了一支空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