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和諧相處的技巧1(1 / 2)

第四章和諧相處的技巧1

人際交往的技巧

人際交往是參加社會活動的基礎,正常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交往的對象不斷擴大,不僅有同院的夥伴、同班的同學,而且還有社會上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進行人際交往呢?

一、大膽交往,禮貌待人

初次接觸生人都有一種羞怯的心理,我們要鼓勵自己大膽同陌生人說話,要敢於獨自去新地方辦事。與人交往的首要原則是講文明、講禮貌,如進入他人住房要先敲門,與人說話要先稱呼。合理要求要服從,不能任性胡亂鬧。

家長工作或會客,注意安靜不攪擾。家長休息或生病,輕聲細語不吵鬧。來了客人要問好,熱情歡迎有禮貌。大人談話不插嘴,在旁玩耍不幹擾。客人問話要清楚回答,送客要說“再見”,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等。

二、察言觀色,靈活辦事

世界上的人魚龍混雜,好壞難辨,我們在交往時應保持一定的警惕。在接觸生人時,我們既要大膽交往,又要慎重行事。要學會察言觀色,通過對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判斷他的意圖和品德,然後決定是否與他交往。文明待人的技巧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取經的故事。唐僧,真有其人,法名玄奘,今河南偃師縣人。在他的傳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年八歲,父坐於幾側口授孝經。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問其故。對曰:‘曾子聞師命避席,吾今奉慈訓,豈敢安坐。’父甚悅,知其必成。”

這裏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孔子的學生曾子,當老師同他講話時,他馬上離開座位站起來,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另一個是玄奘聽到父親講述‘曾子避席’的故事後,也馬上離開座位站起來,表示學習曾子,尊敬父親。

曾子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玄奘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從他們兩人的事例,說明我國人民講禮貌由來已久,不僅要尊敬師長和父母,而且平輩之間也互相尊敬。“來而不往非禮也”,隻要求別人尊敬你,你不尊敬別人,這是不禮貌的。

待人講禮貌,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文雅、和氣、謙遜。

文雅,是指要學會日常生活中的見麵語、感謝語、告別語、招呼語等,諸如“您好、謝謝、再見、請多包涵、真對不起”之類的語言;文雅表現在行動中就是禮讓。

和氣,就是要心平氣和地同別人說話。要以理服人,不強詞奪理,不惡語傷人。在香港,政府推行“公務員禮規”,規定說話必須和氣,有禮節。警員在馬路上有權檢查人們的身份證,檢查完畢後,很客氣地說:“打攪了!”

承建商在工地板牆上寫著:“地盤施工,各位小心行走,不便之處,請諸君多多包涵。”

謙遜,就是要多用討論、商量的口吻說話,不盛氣淩人。我國封建時代的帝王“稱孤道寡”,不管他真實的用意如何,但形式上至少是一種謙詞。現在情況不同了,但“己稱謙,他稱恭”這一條還是很重要的。客人來了,應該熱情招呼:“您請坐!”送客時說一聲:“希望您一定再來!”在公共汽車上有人擋道,就說:“同誌,請讓一讓!”這樣一種謙遜的口氣,讓人樂於接受。而如果用命令的生硬口氣,往往會出現“頂牛”現象,有時還會鬧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