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的形象素質教育與升級故事推薦27(3 / 3)

胡阿素這個一字不識的老工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婦女,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她憑著樸素的階級感情,用她認為最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黨對社會主義的無比熱愛。當年,她不能為她唯一的愛子治病的時候,她沒有想到將來會有這麼多錢,現在有了這麼多錢,她首先卻想到了國家。從胡阿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老一代工人階級對黨、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赤誠之心。

68.女博士韋鈺勤儉樸素

1981年6月16日,西德亞琛工業大學高頻研究所電子學專家、權威雲集,聽取一位中國女學者進行博士論文答辯。論文內容講的是“回旋管的大訊號理論。”專家權威們聽了以後,對論文的水平,對這位女學者的對答如流,都給予了最高的評價,一致通過她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她,就是南京工學院講師韋鈺,是新中國第一位電子學女博士。由於韋鈺的研究成果不但為西德在這方麵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而且超過了美、蘇在這方麵目前的水平,亞琛工業大學為此特別給她頒發了巴歇爾獎章,她成了獲得該獎章的第一位中國人。

韋鈺原計劃隻是到西德作一般的進修學習。她的西德導師杜林教授在她完成了最初兩項研究課題後,發現這位中國女學者在電子器件方麵有相當高的水平,便鼓勵她將一般進修改為攻讀博士學位,並主動為她申請到了著名的漢堡獎學金。

每月二千一百馬克的漢堡獎學金是西德最高的科研獎學金。韋鈺享用兩年,已經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外彙。國家規定,出國人員在國外獲得的獎學金歸獲得者個人支配。這樣,她的收入就一下子變成了原來的五、六倍,大家都開玩笑地叫她“財主”。

根據西德的規定,這樣的“財主”,應該搬出收費低廉的學生宿舍,可以住進專為漢堡獎學金獲得者提供的公寓,那裏有現代化的全套家用設備,地點就在她工作的研究所附近,上下班十分方便。

但韋鈺是個“富”而不奢的人,中華女兒勤儉持家的美德在她身上始終牢牢保持著。搬進新居後,她心裏一直不安。每月五百馬克的房金,她覺得太貴了。在遷入新居當天她給家中寫信說:“能省還是要省,雖然現在自己能支配那麼多錢了,還要想到國家,我還在找合適的房子。我盡量保證學習條件,有多餘的錢為學校購些儀器、器材,我不想為家裏多買東西,這點我想家裏定能諒解我的。”

韋鈺節約措施的第一條就是想法降低房金。她設法找到了一位印度女學者和她同住,這樣房金就可節省一半。雖然如此,她還是覺得自己住得太好了。當那位印度女學者回國後,她找不到合適的人同住,又搬了兩次家,房金一次比一次便宜。她最後住的是一座舊式樓房第六層的屋頂閣樓,那種老式房子沒有電梯,沒有暖氣,沒有浴室,德國人是不願意住的。在那個閣樓上,她一直住到離開西德回國。因為她總是處處十分節省,外國朋友又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她“節約姑娘”。

韋鈺雖身處“財主”地位,卻仍過著“節約姑娘”的生活,用這種方法從她獲得的獎學金中節餘出一萬二千馬克,買了微型計算機及附件,買了二百多公斤研究資料,帶回祖國獻給南京工學院作科研教學之用。

韋鈺這種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的高尚思想情操,人們稱讚她是新中國科技人員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