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推動力,不僅在現代經濟增長因素分析中得到了理論支持,而且在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也得到了驗證。與此同時,現代農村經濟發展與金融的關係也日益密切,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也逐步處於核心地位,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扶貧事業的逐步推進,農村微型金融機構必然得到蓬勃的發展,在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彌補正規金融機構農村服務的“缺位”等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自身經營體製中的不足,以及外在市場條件不確定性的存在,農村微型金融機構難免麵臨一係列安全和風險隱患,尤其是在風險環境日益複雜化的背景下更為突出。
金融風險是伴隨著市場中信息不對稱而存在的,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傳染性,控製不當必將導致危害性的逐漸加深,甚至會進一步引發全麵性的金融危機。這就迫切需要盡快構建較為係統而穩健的金融風險預防、處理及控製體係。本書在借鑒前人理論研究成果和國外農村金融風險控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我國農村微型金融機構發展現狀、風險生成機理進行係統闡述,並運用計量統計學知識對我國各地區農村微型金融機構風險進行了度量,最後構建了符合我國各區域農村發展特點的微型金融機構風險控製的政策框架。
本書共分九章。
其中第一章,緒論。主要包括選題背景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論文的結構安排和研究方法幾個組成部分。
第二章,微型金融與金融風險的一般理論。首先,由金融在現實生活和經濟中的作用提出金融這一概念,並深入分析金融的功能,同時進一步闡述了微型金融的內涵及作用;隨後,將分別介紹金融支持理論(金融結構論、金融效率論)和農村金融理論(農業信貸補貼論、農村金融市場論、不完全競爭市場論和局部知識論)和金融風險理論(金融脆弱性理論、金融危機理論)。
第三章,我國農村微型金融機構發展的現狀。本章簡要介紹當前我國主要形式的農村微型金融機構發展情況,它們是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新型金融機構,並介紹了一些案例。
第四章,我國農村微型金融機構風險的生成機理。首先,從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缺陷、發展結構的缺陷和發展效率的缺陷三個方麵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不足,因而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我國農村微型金融市場風險的大體環境。其次,結合農村金融的風險狀況從外部生成機理和內部生成機理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其中外部生成機理主要有:財政支農資金不足、農業總產值增長較慢、城鄉金融市場的分割、農民收入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農村貧困人口依然嚴峻和農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內部生成機理主要有:金融機構規模小、獲利能力不強、不良貸款比例偏高、撥備覆蓋率偏低、貸款過於集中、工作人員能力有限和貸款定價機製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