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會適應因素的教育指導1
1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畢業生就業製度的改革與發展,不僅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成才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而且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職業選擇等方麵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正確引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認清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成才觀;幫助學生做好擇業準備、確立正確的擇業意識、掌握擇業技巧,引導學生成功地走向社會,盡快地實現“角色”轉變,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未來事業中奮發成才,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重要任務。
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應配合學校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作為對學生實施全麵素質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所麵臨的適應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習適應,另一個是社會適應。學習適應主要是指,剛剛步人新的學校,生活環境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變更等,這些在班主任和老師的幫助下能盡快適應起來。社會適應主要是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的能力,對學生來說社會適應比學習適應重要得多。
班主任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方法
(1)幫助學生確定目標,認識自我
學生中常常聽到這樣一種歎息:“幹什麼都沒勁”。究其原因,歸結為一點:沒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是力量的源泉,確定了目標,就確定了行動的方向,由此產生了達到目標的願望和動力,從而能積極地行動起來。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必定是個生活十分充實的人。進入中等職業學校,並不意味著目標的實現。當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讓學生知道,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隻是得到了一次培訓的機會。
學校的學習條件很好,校園生活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風,這是學生的潛在優勢。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一方麵需學生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麵需班主任的引導。每個學生,不可能—生作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因此,要使每個學生都有緊迫感和危機感,有了壓力,才能真正行動起來,更好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優化自己的方案,這個方案應該包括如何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切實的規劃。規劃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標的確立。如何對自己有個現實規劃?這是成功人士與一般人士的一個重要區別。我們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時候,應該點燃他們潛藏在內心的成功欲望。
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恰當、全麵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也就是要和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長相適應,如果目標確定得不合適,也會影響到學生自身的行為及結果。有的學生確定的目標太高,脫離了自己的實際,引起失望、沮喪,失去信心。如果總是製定這樣的目標,就可能經常體驗到這種消極情緒。這對學生來說,是極不利於個性的進一步完善的。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獲得的成功經驗對促進心理健康是極為重要的。獲得成功將產生愉悅情緒體驗,是—種強烈的、醉心的、興奮的情緒,它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力量,產生自信心和決斷意識,並引發繼續向前的強烈欲望。這是人們自強不息的強大推進力。班主任在幫助學生製定目標時,應使他們充分認識自我,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出具體可行的目標。
(2)教育學生正視現實,調整自我
當代中國,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而且已影響到社會與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麵。個人價值觀和社會評價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迅猛的,給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帶來或多或少的衝擊。竟爭機製的全麵引入,使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感到危機與壓力。
同時,在社會新舊體製交替之時,必然會有許多製度還不完善,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上社會的發展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因此,初出校園的學生,往往會輕視社會的複雜性及其深刻內涵,按自己的意願來看待甚至設計讓會。事實上,不是學生去設計規劃社會,而是自然和社會塑造了學生。每個學生的成長、身心狀況,並不全是自我選擇的結果。班主任應教育每位學生充分尊重現實,對待自然和社會。
從有關調查來看,學生走向社會時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為:工作環境不滿意,不能發揮自己所長;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這些又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對工作環境的不滿意,可能是由於專業不對口,也可能是由於急於發揮自己的專長,忽視了客觀限製;還可能是有些好高鶩遠,隻想做大事,不願從小事做起;學生在校園裏生活久了,可能會對工作中許多條條框框的限製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將不可避免地會給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加上年輕氣盛,就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緊張與壓抑。而這種狀況,反過來又加劇了對工作環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