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51歲時,1860年,他終於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歎服的偉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他戰勝了生命中接踵而來的各種挫折與不幸,最終戰勝了自己,登上了人生理想的高峰。
魯迅先生說:“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麵前才有路。”的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乏荊棘和陷阱,到處都有困難和坎坷。有些人遭到了一次次失敗,便把它看成拿破侖的滑鐵盧,從此一蹶不振。而對於一心要取勝、立誌要成功的人來說,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結局,在每次遭到失敗後重新地站起,要比以前更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布倫克特說:“隻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著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麵前。”要堅持你的夢想,不要退縮,成功並不是海市蜃樓,那是黎明前的黑暗,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堅持自己的夢想,成功就在你的前頭!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舉不勝舉,司馬遷雖然身受宮刑,但仍不屈不撓,憑著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記》;海倫自小雙目失明,飽受病魔纏身,但她自強不息的精神促使她寫下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地做起來要比戰勝別人難得多,因而戰勝自己,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要有根深蒂固的信念,要有在逆境中成長的信心,要有在風雨中磨練得決心。不要時時刻刻把戰勝別人看得太重要,最大的勝利便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並非易事,所以,中學生朋友們要加強培養戰勝自己的目標、決心、能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
卡耐基曾說:“經過無數次失敗以後,姍姍來遲的東西叫成功。”漫漫人生路上也正是有了成功與失敗,生活才有意義。作為旭日東升的青少年,要明白成功絕非偶然,是靠艱辛的付出和耐心的積累而來,當你在一次次的失敗後,又一次次的選擇後,就會發現成功的坦途已經鋪到你的麵前了。要記住,在生命中勇於突破自我,戰勝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努力向前。
2隻有自信才會真正成功
人的偉大就在於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就在於可以樹立自信主動意識,就在於能夠自覺地生活,創造性地勞動。這種偉大是任何動物都不具備的,因為隻有人才成為萬物之靈,隻有人才能夠改造生存環境,創造各種財富和文明。
動物吃飽了肚子就不再幹什麼了。長頸鹿隻要看到獅子的腹部下垂,就不會害怕獅子,因為它知道獅子已經吃飽了,不會再撲食。於是它就敢於呆在獅子旁邊,不用逃跑。然而,人是不會滿足於有吃有穿,僅僅能夠活著,也不會滿足於已經獲取的條件與成就。人的欲望和需要總是不斷提高,不斷更新,而且人還要自我實現——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成為自己期望成為的那種人,這就是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成功心理正是基於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而構建起來的人生科學,又是為了充分開發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使更多的人變得更加自信和偉大。如果我們聽信遺傳、教育、環境三種決定論的“決定”,那豈不等於承認“命裏注定”是真理,隻能聽天由命了嗎。
在相同的環境裏成長、生活、學習、工作,從同一條水平線上起步走上人生的旅程,為什麼有的人幹出一番事業,而有的人卻終生平庸無為?即使是從同一個窮鄉僻壤的環境裏長大的青年人也會有不同的命運;即使是同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也會有不同的前途;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雙生兄弟或孿生姐妹也會有不同的性格和作為……凡此種種不同的人生之路是從哪裏產生區別、開始“分岐”的呢?細說起來因素眾多,但決定性的因素就在於一個人的意識是否覺醒,精神是否解放,也就是有無自信主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