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會做事、做人8(1 / 2)

第一章學會做事、做人8

2放棄是做人的智慧

從出生到現在,幾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對長輩們的這些話不陌生:刻苦學習,力求上進,長大後才能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仿佛隻有擁有知識,擁有財富,擁有愛,擁有……甚至擁有自私,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可人的一生,麵臨無數選擇,失落,得意,成功,失敗,健康,疾病,我們為了真正擁有,需要放棄的東西太多了。

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泰戈爾也曾說:當鳥翼係上了黃金時,就飛不遠了。人這一生,想擁有的太多了,但並不是擁有越多就越好,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對於生命中不好的事物,要懂得放棄。麵對人生路上的各種選擇,意味著你需要放棄其中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果斷放棄其他,是為了更好的成功。

人隻有懂得放棄身上的種種包袱,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隻有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明智的隻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處在人生開端的青少年,隻有懂得選擇與放棄的大道理,掌握做人的大智慧,才能不使自己的人生走彎路,擁有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

放棄造就成功

選擇與放棄猶如一對形影不離的朋友,有選擇就必定伴隨放棄,而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各個方麵,都離不開選擇與放棄。人們的情感總是希望無窮盡的獲取,認為放棄就是失敗,是逃避,青少年在父母、老師灌輸堅持下去,不要放棄,終會獲得成功的思想下,遇事時總是不甘放棄,總是盲目的堅持,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放棄,因為放棄是為了成就更快的成功。因為沒有放棄,就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也不會有創新,更不會獲得成功。

比爾·蓋茨,一個製造商業奇跡的數字英雄,更是所有少年人心中的偶像。他在人們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上到大三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學,也正是這一放棄,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在哈佛大學中,渴望成為數學教授的他花費一年裏三分之一的時間去刻苦學習數學和物理,但結果並不盡滿意,比爾·蓋茨發現自己並不是最好的。他認為這條充滿枯燥研究路可能並不適合自己,於是他輟學離開哈佛,全力投入自己的另一個愛好計算機中。

試想,如果他沒有選擇退學,而在在哈佛深造,也可能會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但他還能成為革新電腦界,改變世界的人物嗎?

正如三毛的放棄成就了她傳奇般的一生;魯迅放棄了學醫,才成了文學界的泰山北鬥,為世界留下膾炙人口的文章;居裏夫婦放棄了對鐳製法專利的申清,將製鐳的技術無償提供給全人類,才擁有了全世界的尊敬。如大地放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春天放棄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進累累碩果的金秋。其實,成與敗,得與失,榮與辱,往往與“放棄”兩字有關。隻是他們知道自己如何放棄,又該放棄什麼,堅持什麼?

人的生命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暫的,所以在遇到不能夠實現的人生目標時,果斷的放棄更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倘若知道堅持沒有結果,固執便隻是徒勞,放棄又何妨?放棄是對生命的過濾,對追求方式的放棄,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發現。常言道:“不要一條道走到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放棄並不是自認失敗,不是懦弱的表現,它是為了更好的積蓄力量,尋找成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