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會處世、涉世6
7.關愛生命,奉獻愛心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巴金
對於處在困境中的人們,一次愛心的援助,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幫助,更是生活的溫暖和未來的希望……在給受助者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更是傳遞了一份愛心,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施予愛心是一種生命價值的集中體現。
是的,心存感動,才能讓愛心飛揚。而擁有愛心的人才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熱愛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愛心的回報有時候超過了金錢的價值,甚至能挽救人的生命。
愛心讓生命延續
在網絡上發生了這樣一個愛心救助故事:小桐桐姓張,來自山東,剛出生就患有嚴重的疾病,是網絡上一雙雙看不見的手,托起了他即將沉沉默的生命之舟。
2006年9月,網友“風”在媒體上看到小桐桐的不幸故事,總想為這孩子做點什麼,就專程跑了100多公裏,實地了解情況後,將拍攝的照片掛到了“天天社區”上。
帖子很快引起網友關注。鑒於網上信息可能失真,資深網友“自強不息”率先向總部位於海南的“凱迪網”提出“非分想法”,希望他們能為網絡捐助搞一次實地調查。凱迪網很快響應,出動了幾位編輯前往核實,並專門為小桐桐做了頁麵,帖子也被置頂。網友們還分別在各個博客發動募捐,十元、一百元……善款不斷增加,達到9萬餘元。
從2006年12月起,天南海北的網友們便開始在各地張羅,為小桐桐落實治療事宜。最終,他們選擇了廣州。然後是找醫院、找專家、租房子安頓小桐桐父母……
2007年1月3日,身在廣州的網友“他鄉的龍”自掏腰包專程到山東接小桐桐一家三口來廣州。
之前一直擔心廣州人會不會“冷漠”,誌願者在廣州能否接得上,沒想到走出機艙的一刻,所有的擔心化為烏有。有人接機,有人探訪,有兒科醫生出身的網友主動幫忙。年近花甲的老廣州、才學會上網一年的網友“蒙泰尼裏神父”不放心外地網友托人租的房,之前還上門“踩點”……輾轉幾家醫院後,終於確定小桐桐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研究所心外科做手術。
廣州的網友就這樣接過了全國網友遞來的愛心接力棒。
誰說虛擬的空間,不能有真實的感情?
在網友代租的房子裏,記者見到了小桐桐的父母。生活在農村、從沒接觸過網絡,小桐桐的父母甚至用起網友給的手機都略顯笨拙,可說起“他鄉的龍”、“神父”、“雅科夫”、“木棉花開”、“花貓”……這些網名,他們黯淡的眼睛裏立刻就會煥發出神采:“每天都有網友來看小桐桐,或是忙前忙後幫我們與醫院溝通。”
孩子的病是繞不開的主題。母親鍾玉萍疏通9次輸卵管,盼了6年,才迎來了這個小生命,卻不料:出生沒幾天孩子就被診斷為“先天肛門閉鎖”,醫院的緊急處理是“造漏”,也就是在孩子肚臍旁開一個口子,把直腸拉出來直接排泄。
2007年5月,孩子又被查出先天性心髒病,要想做肛門手術,得先解決心髒問題。
網友們的捐助,使得這個不幸的家庭一度看到了希望。沒想到來到廣州,小桐桐又被確診為“唐氏綜合症”。此症由先天染色體異常引起,患者智商通常很低,伴隨此症的疾病還有腸胃道閉塞、先天性心髒病等。
隨著治療的深入,網上捐款餘額在減少,後麵的路還那麼長,怎麼辦?夫妻倆為了孩子心力交瘁,兩人合起來一頓才吃一份盒飯;為孩子能睡個安穩覺,他們更是徹夜無眠地抱著、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