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會懂理、懂事4(1 / 3)

第三章學會懂理、懂事4

第二節學會懂事

1知足才能常樂

西方曾有位哲人這樣說:“成功是沒有標準的,隻要我們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發揮出了所有的力量和潛能,而且也盡了應盡的財力和物力,這樣,即使結果仍不是最優秀的,但仍不失為一種成功。”其實,這句話就是為了要告訴青少年們,人一定要知足,做什麼事情都不必追求最好的結果,隻要盡力就好,因為成功並不意味著都是第一。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也自有它的獨特之處。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就像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如果人們總是為了名、為了利上下奔波,為了錢、為了權日夜煩惱,讓種種不斷攀升的欲望,驅使著我們努力去工作,去賺錢,結果隻能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錢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陷入了一個越來越深的痛苦深淵,到最後不僅期望的快樂不會如期到來,反而會淪為欲望的奴隸。所以,永無止境的欲望就像是一碗致命的毒藥,無論誰喝了都無藥可醫。隻有知足的人才能常常感到快樂,因為隻有經常知足,才會在自己的能力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強迫自己。

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一個人的快樂是別人看不見的,人們隻有通過他的外在表現或行為才能有所了解,快樂的很大一部分完全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跟物質的多少沒有多大關係。世間的財富和名利等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實在是少之又少。一個人哪怕擁有萬貫家產,他從中獲得的安樂又有多少呢?就像一個擁有天下財產、人口的國王一樣,他一生所享有的快樂,恐怕遠遠比不上一個大街上的叫花子吧?

有個大富翁,他家裏非常富有,錢多到以至於他雇了幾十個賬房先生來管理,但還是忙不過來。雖然擁有這麼多讓別人羨慕的財產,可這個富翁卻是每天寢食難安,愁眉不展。而在他的隔壁,有一對窮苦的夫婦,他們靠賣豆腐過日子,盡管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但老兩口每天從早到晚,卻有說有笑,顯得十分快樂。富翁覺得很不明白,便去問一位賬房先生:“為什麼我這麼富有卻快樂不起來,而隔壁的鄰居日子那麼苦還能那麼高興呢?”賬房先生回答說:“老爺,你先不要多問,隻需隔牆扔過去幾錠銀子,就會知道了。”於是,富翁趁晚上夜黑無人,將五十兩銀子扔到了豆腐店裏,賣豆腐的老夫婦撿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欣喜苦狂,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的錢財。於是忙著藏銀子,又考慮如何花,還要擔心被別人偷……這些銀子弄得他們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日夜難安。從此以後,富翁再聽不到那往日的歌聲和笑聲了,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讓我不快活的原因,就是這些錢財啊!”

對於富翁來說,財富雖然給他帶去了豪華的物質享受,但他的內心卻從未有過片刻的寧靜,甚至可以說充滿了痛苦。五十兩銀子打破了賣豆腐的夫妻倆的安樂生活,不知他們是否後悔撿了從天而降的財富?誠然,在永不滿足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讓人們實現很多的理想,但日子久了,這種可怕的習慣就會和我們如影隨形,直到有一天,大火燒了衣服才猛然發覺:原來這樣的活法這麼累,原來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快樂。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學會知足,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起來。

知足者貧賤亦樂

所謂知足,就是對現有的生活或者狀態感到滿足,不去刻意地和別人盲目攀比,時刻保持一種心平氣和的心態。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在這山望著那山高,在那山又覺得這山聳”,疏不知,其實兩座山是一樣的,隻是自己永不知足的心在作怪罷了。這種人永遠不能得到滿足,快樂也就不會經常光顧他們。隻有知足的人才能認識到永無止境的欲望所帶來的痛苦,於是幹脆去壓抑一些根本無法實現的願望,看起來雖然比較殘忍,但它卻能減少許多的痛苦。

有個善良的天使,她經常到凡間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窮苦人,因為這樣她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有一天,天使在凡間遇到一個農夫,他的樣子十分苦惱,他向天使哭訴說道:“我們家的水牛剛剛死了,沒有它幫我耕田,叫我如何種莊稼呢?”於是,好心的天使就賜給了他一隻健壯的水牛,農夫十分高興,連連向天使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