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走出迷茫心理6(2 / 2)

工作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消極、悲觀的人相處,當自己顯得不合群或被冷落時,必須以健康、快樂的一麵去麵對別人,才可能加以改善。像“哭婆”一樣,當她的心態轉變了,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了,我們很年輕,為什麼不能笑對人生,做一個積極樂觀進取的人呢?

對於青少年來說,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和事物,每個人與每種事物或許都有美與醜兩個方麵,用積極的心態更多地注重人和事物的美好一麵可能會感到幸福,而用過分苛刻的眼光隻注意人和事物醜的一麵自然會感到不幸。讓我們換一種觀點、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看待現實中不完美的人和事物吧,做一個擁有積極心態樂觀向上的人,這樣就會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痛苦,多幾分灑脫、多幾分幸福……

積極樂觀成就人生

當你放迪斯科的時候,身邊的人會隨你跳舞;當你放哀樂的時候,身邊的人隻會隨你流淚。我們作為個體的人,可以是團火,去點燃身邊的柴;也會是塊冰,能冷卻身邊的碳。正如大海可以成為人們的豐富寶藏,也可以成為人們的葬身之處;叢林可以是土族人的樂園,也可以是陌生人的墳墓。是財富還是陷阱,全由我們每個人的心態決定。

不管別人怎麼說,每件事都隻看它的光明麵。要有信心,不管是對你、對其他人,或者是整個世界,每件事最後都會好轉的。不要讓這個信念動搖,把你堅定不移的信心表現出來。如果別人說你實在是過度樂觀,告訴他們,要過度樂觀是不可能的,每一個經驗——即使是最不愉快的一個——也帶有一些滿足的種子。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成長階段,這種積極心態的培養就很重要,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是邁向成功的基石。一位外國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就是一個絕好的例證。有一天,他拖著比自己身體還高的大提琴,在走廊裏邁著輕快的步伐,心情顯然好極了。一位長者問到:“孩子,你這麼高興,是不是剛拉完大提琴?”他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這個7歲的孩子懂得一個許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樂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們不得不做的、必須忍受的工作。後來他就成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大提琴家。

所以不論何時何地,做為青少年,我們應該端正自己對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態度,凡事采取積極的思維,積極的語言,積極的行動。哪怕是一瞬積極的微笑,一個積極的手勢,或者一次積極的暗示,都會有助於我們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應該學會熱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輕鬆地學習,以樂觀曠達的胸懷,真誠地為他人服務,為他人送去幸福。因為當我們把幸福帶給他人的時候,幸福也就悄然降臨我們的身邊。

愛迪生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偉大的人,而大發明家愛迪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工廠曾經失火,他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烏有。六十七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場,員工們認為麵對廢墟一片,他一定會暴怒至極。但愛迪生的表現非常鎮靜,甚至還笑著說:“這場大火燒得好哇,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了。”他的話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壞,取決於當事人對它的態度。意誌堅強的樂觀者麵對諸多問題,總是抱著仍有可為的態度,遭遇變故會變得更加堅強。正如愛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

是的,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好壞並進;事物發展的軌跡總是波浪前進,螺旋上升。對於生活中的陰暗麵,青少年是生長在七八點鍾的太陽,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抑製、消滅時,我們還是不看為好,何必讓那些蒼蠅臭蟲一樣的人或事弄得自己惡心與不愉快呢?昨天他會成為過去完成式,而我們青少年也正在努力的卻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不斷調節自己的視角,不要老是讓自己覺得失敗;不要由於沒有成功就責備這個世界不夠完美。其實,我們更應該像愛迪生那樣,成功是從失敗中走過來的,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是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做為青少年,如果你覺得悲觀情緒左右著你的判斷,你開始覺得對未來失去信息的時候,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時間正在一分一秒流逝。悲觀本質上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它讓你在還沒有發生,並且也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上浪費了時間,它阻礙了你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哭它亦哭,你對它笑它亦笑。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樂觀、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

對於青少年來說,樂觀是我們追求的一種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有時候比什麼都重要。在樂觀中擷取一份坦然,你的麵前就會盎然多彩,在悲觀中摘下一片沉鬱的葉子,隻能瓦解你積攢的力量。樂觀態度能使一個人用生命去譜寫著對事業的熱愛,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麵對生活,麵對一切,會讓你快樂、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隻有充滿豐富內在而樂觀的人才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