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擔任指揮的貝多芬呆呆地站在指揮台上,莫名其妙地看著騷動的樂隊,想從那一張張神情不安的臉上猜出症結所在,可大家都不做聲,沒有人忍心對這位可憐的指揮說:“走開吧,你這個聾子!”然而貝多芬還是明白了。他突然扔掉指揮棒,一口氣跑回家中,倒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中,大概沒有一個人的命運比貝多芬更壞的了。
他的耳聾始於28歲時。先是耳朵日夜作響,接著聽覺一天天衰退。頭幾年他還瞞著別人,躲避一切交際,甚至最心愛的人。到1801年,他在戲院裏已必須坐在第一排才能聽見演員的歌聲。第二年,他去野外散步,便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
《費德裏奧》預奏指揮失敗兩年後,即1824年5月7日,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次上演,這是貝多芬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作品,仍然由他親自擔任指揮。演奏結束時,觀眾的掌聲、歡呼聲久久回蕩在劇場上空,也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然而,貝多芬絲毫沒聽見觀眾的喝彩聲,直到女歌手溫葛爾從樂隊裏走出來,把他麵向觀眾時,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終場後他感動得暈了過去。
誰也沒想到,這竟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出現在觀眾麵前。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過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而臨終時,他口中仍這樣感歎:“唉,我隻寫了幾個音符!”
96.老人與黑人小孩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兒在公園裏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走進公園。白人小孩兒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氣球,興高采烈地追逐著飛的氣球跑開了。白人小孩兒的身影消失後,一個黑人小孩兒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氣球嗎?”
“當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他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這個黑人小孩,隨即遞給他一個黑色的球。
他開心地接過氣球,小手一鬆,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
老人一邊看著上升的氣球,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