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師學習鑽研精神的培養3
6.進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
打破常規
每個人都知道鋼鐵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測鋼鐵在水中必然下沉就是順理成章的,甚至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用實驗來驗證這一點。然而,如果這個常識占據我們的頭腦,並阻礙我們的思維的話,恐怕到今天我們也隻能劃幾隻木船來做些短程的航行。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們來說,在沒有什麼利害相關的事情相通時,很容易陷入一種惰性思維模式之中。常識和前人的經驗是這種情性思維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維持的原因。我們常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躲在前人的綠蔭底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這種學習方式顯然要被淘汰。
創造性的學習,就是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拘泥於前人的經驗和常識,必須開辟新的道路、尋找新的突破點,必須打破常規、拋棄曾奉為金科玉律的一切,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正如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名言所說:“排除了一切不可能的,不管多麼荒誕,剩下的就是可能的。”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的途徑不止一種。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經曆了 10000次失敗,但對此他隻是淡淡地說:“我發現了一萬種不能做成電燈的方法”。
創造性需要的正是這種態度。這條路不行,沒有關係,換條路試試,總有一條路行得通。古時人們認為人類絕無可能飛起來,因為我們沒有像鳥一樣的翅膀。但為什麼一定要有翅膀才能飛呢?換個角度考慮,飛機終於實現了人類想飛的夢想。
不過,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換角度思考和開辟新道路去解決問題絕不是不需付出代價的。愛迪生發明電燈就試驗了上萬次,布魯諾因為提倡日心說被火燒死,有更多的人終其一生也許都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從而抱憾終生。為什麼創造性學習如此艱難?道理很簡單,在平時的學習中你隻是在做隻有一個或有限個答案的選擇題,而且答案常常都是現成的,你隻需要良好的或足夠的耐心就可以完成。創造性學習則要求你要在無限的可能中找出一個答案來。而且,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可能對會傳統知識體係及其權威們提出挑戰,而這種挑戰好像是一個3歲的兒童對付數千頭噴火的恐龍一樣。
舍繁就簡
400多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他並沒有觀察到地球是在繞著太陽轉的。他隻是覺得地心說太複雜了:有80個圓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圍繞來繞去,既不和諧,更不美觀。哥白尼堅信大自然絕不做任何多餘的事情,因此他將那些複雜的圓球統統簡化掉,並創造出一個假想的“哥白尼宇宙”:地球自轉著,並繞著太陽轉。這樣,那些看似複雜的繞著地球的圓球驟然變得明朗起來。它們的軌跡也變得分外清晰。哥白尼這一簡化,居然簡化出了近代科學的開端。
哥白尼的這一簡化無疑具有空前絕後的意義,因為這一簡化揭示了宇宙間唯一可以長存的一條規律,隻有最優才能存在。
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所獲得的信息量大得驚人。這為我們進行創造提供了充足的信息積累,但往往也容易使我們陷入無窮無盡的故紙堆裏走不出來。如果不想被複雜化的狂濤所淹沒,那麼簡化就是第一步。事實上,最複雜的事情往往是由最簡單成分所構成的。現代分析學的理論表明,任何看似複雜的圖形,其實都是由幾個非常簡單的幾何圖形經過若幹次的疊加而成的。
“最簡單的,也就是最有效的”,這一大自然的法則在蜜蜂采蜜時也得以巧妙的運用。蜜蜂采蜜時所采取的行動路線,如果用幾何圖來表示是最普通的放射狀圓。然而在這簡單的路線上,蜜蜂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可能的采集點,同時又走了最短路線。相對論作為一種複雜的近現代物理學理論,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其推斷過程必定經過了天書式的演算和實驗。事實上,愛因斯坦僅靠單純的演繹法建立了它,而其表現形式更是人所共知得簡單: E=mc2,難道還有比這更富於說服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