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參觀科普場館指導1
1科普場館建設的現狀和發展
科普場館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科普場館建設當前總體上仍滯後於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不能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需要。據2007年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因本地沒有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去過科技場館的公民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八十。而且科普場館建設和運行組織中還存在著一些影響全局發展的問題:
(1)投入不足,數量偏少。
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要求,常住人口100萬以上大城市至少擁有一座科技類博物館。很多省市都沒有達到這個要求,一些省市的科技場館建設速度明顯緩慢,特別是大多數縣(市)根本就沒有科技館。
(2)缺少保障,運行困難。
多數場館建成後,由於經營收入不夠,財政資金預算不足,管理運行困難,一些場館陷入既不能向社會免費開放,又不能經營自立的兩難境地。
(3)資源挖掘與整合不夠。
科普場館資源挖掘與整合不夠,共建共享機製有待加強。有些高校、研究所、大型企業科技館、研發中心、實驗室、產品陳列館等展教資源非常豐富,但絕大多數沒有成為對公眾開放的科普教育基地。各類場館分散,缺少工作交流與共建共享的有效途經與集成機製,科普展教資源浪費嚴重。
(4)缺乏研發與管理人才。有些地方缺乏研發與管理人才,場館自主創新能力不夠。科技與人才優勢沒有轉化為科普展教事業創新發展優勢。
發展科普場館的方法
各地要想加快科普場館建設步伐,推動科普場館充分發揮其科技教育、傳播和普及功能,應做到以下幾點:
(1)把科普場館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各級政府在編製“十二五”規劃中將科普場館作為社會公共設施納入總體規劃,確保對公益性科普場館建設和運行經費投入到位。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十二五”期間,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應至少擁有一座綜合性、現代化和有地方特色的科普場館;經濟條件較好,也要大力推進科普場館建設,力爭建成一批以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規模適度並體現當地特色的科技館。
(2)設立縣級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 。
“十二五”期間,各地財政應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縣級科普場館的建設補助,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級科普場館建設,給予適當經費補貼。
(3)設立科普場館開放專項補助資金。
主要用於加強對分散在有關部門、單位現有科普設施的整合力度,盤活現有科普基礎設施存量,提高其使用效益。設立科普場館開放專項補助資金,每年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這些專業設施對社會開放,這不僅可彌補現有科技館不足的狀況,開辟出一批遍布各地、各具特色的小型科普場館,同時也可縮小專門科技館的投資建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