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神秘的金星
金星的運行環境
金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一顆,在地球內側的軌道上運行,呈金黃色是天空中最亮的星體。但是金星總是被濃厚的雲層包圍著,即使用天文望遠鏡也很難窺見它的真麵目。
金星的外表最像地球,且質量和大小都同地球相近,因此人們一直把它看作是地球的孿生星球。
然而,金星在許多方麵也與地球迥然不同,它的自轉方向為由東向西,且速度很慢,周期為243天,比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還長18.3天,也就是說金星上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由於金屬上麵的大氣實在太厚,比地球大氣濃密近百倍,而且總是一麵朝向地球,另一麵要200年才能看見一次,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誰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模樣。
金星概貌
當雷達的回波傳到地球之後,人們無不為之驚奇:原來在濃密的大氣之下,金星是一個表麵溫度高達480攝氏度的火球;同時,金星上有無數火山不斷噴發,加劇了金星大氣的對流,形成一年到頭的狂風,風力比地球上的台風還要猛烈6倍。麵對這樣的高溫和充滿狂風的世界,空間探測器也很難接近它進行考察。
人類對太陽係行星的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迄今雖然隻有約20個探測器造訪過金星,但它們已初步揭開了金星的麵紗。
金星的科學探測
蘇聯於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金星”1號,是第一個飛向金星的探測器。這個探測器重643千克,在距金星9.6萬千米處飛過,進入太陽軌道後由於通信中斷,沒有探測結果。
1967年1月12日發射的“金星”4號,於同年10月18日直接命中金星,它測量了大氣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組成,第一次向地麵發回探測數據。
“金星”4號的質量為1.1噸,裝有自動遙測裝置和太陽能電池板。發射5周後,當距離地球504.6萬千米時,“金星”4號上的通信和探測儀器開始按計劃工作。登陸艙直徑1米,質量如383千克,其外部還有一層很厚的防熱材料。
在金星大氣的阻力作用下,其速度減小到300米/秒,然後降落傘張開,在進入大氣層後大約1個半小時在金星表麵硬著陸。此時通信突然中斷,可能是因為登陸艙的天線損壞或登陸艙進入到岩石的背麵,也可能是由於金星大氣的溫度和壓力比預料的高得多,登陸艙在降落過程中損壞了。
1970年8月17日發射的“金星”7號,首次在金星上軟著陸成功,它發回的數據表明,金星表麵的大氣壓強為地球的90倍,溫度高達470攝氏度。
1975年6月8日和14日先後發射的“金星”9號和“金星”10號,於同年10月22日和25日分別進入不同的金星軌道,並成為環繞金星的第一對衛星,它們探測了金星的大氣結構和特性,首次發回了電視攝像機拍攝的金星表麵圖像。
1981年10月30日和11月4日先後上天的“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其著陸艙攜帶的自動鑽探裝置深入到金星地表,采集了岩石標本。
1983年6月2日和7日發射的“金星”15號和“金星”16號,4個月後用雷達高度計在金星軌道上對金星表麵進行掃描,繪製了北緯30度以北約25%的金星表麵的地形圖。
此外,蘇聯的“維加”1號和“維加”2號兩個金星—哈雷彗星探測器,在1985年6月9日和13日與金星相會,向金星釋放了充氦氣球和著陸艙,它們攜帶電視攝像機對金星大氣和雲層進行了探測,探測了金星的高速大環流,鑽探和分析了金星的土壤。
拓展閱讀
蘇聯發射的“金星”4號經過4個月的飛行,越過3.5億千米,於1967年10月18日到達金星軌道,然後向金星釋放一個登陸艙。在它穿過大氣層的94分鍾後,發回了金星的測量數據。這是人類獲得的第一批金星實地考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