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星的秘密
為了探索水星的秘密,美國宇航局在1973年11月3日發射了“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前往探測金星和水星。
“水手10號”在日心橢圓軌道上和水星有兩次較遠距離的相遇,拍攝了第一批水星表麵有大量坑穴水星的照片,拚合起來特別像是半個月球。從那以後,水星表麵的真麵目被逐漸地揭開了。
1974年3月,“水手10號”行星探測器從相距20萬千米處拍下了水星的近距離照片,不仔細看幾乎和月球照片難以分辨,但仔細看時,會發現水星表麵的坑穴比我們看到的月球上的環形山更多、更密,後來在深入研究下,證實這些坑穴大多是40億年前由隕星撞擊形成的。
水星的真實麵目
“水手10號”探測器拍攝到的水星表麵的照片大約有2000張,水星表麵的大量的坑穴和複雜的地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水星上有一個直徑1300千米的巨大同心圓構造,這很可能是一個直徑有100千米的隕星衝撞而形成的,它與月球背麵東方盆地的情況特別相似。
這個同心圓構造位於水星赤道地帶,異常炎熱,因此用熱量單位卡路裏給它命名,叫作卡路裏盆地。
其中有的坑穴還有像月球上某些環形山具有的輻射狀條紋。這有可能是因為小的天體撞擊水星時,產生了許多小碎片,一齊飛散到四方而造成的。水星表麵具有放射狀條紋的坑穴共有100多個。現在的水星表麵是平靜無事的,不過過去可能有過火山活動,現在在水星上還可以看到幾處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麵狀地區。水星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它的表麵3000米至4000米高的斷崖地形隨處可見,有的長達幾百千米,這些被認為是水星冷卻收縮而形成的。當然真正的深層原因仍在探索與研究之中。
水星的赤道半徑雖然隻有地球的2/5,但是密度卻和地球差不多,因而可以初步斷定構成水星的物質比構成地球的物質重。科學家推論,水星中心有一鐵鎳組成的核心,大小可能和月球相似。水星也有磁場,大約為地球磁場強度的1%,但比火星的磁場要強許多,這是通過“水手10號”探測器探測水星時所研究出的。謎一般的水星現在已經被我們揭開了不少秘密,進一步的探測還有待於未來。
拓展閱讀
水星是太陽係中的類地行星,其主要由石質和鐵質構成,密度較高,僅次於地球。水星主要來自羅馬神話中眾神的使者墨丘利。希臘神話中,以赫耳墨斯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