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狐死首丘(1 / 1)

【釋義】傳說狐狸死的時候一定要將頭衝著自己出生的土丘,比喻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念念不忘。

【出處】戰國·屈原《九章·哀郢》。

戰國時楚國宰相屈原在流放過程中,受盡了磨難和屈辱。但他依然筆耕不輟,寫下了許多反映人民願望和現實社會矛盾的不朽詩篇,如《離騷》、《九歌》、《九章》等。《九章》中有一首題為《哀郢》(郢,是當時楚國的京城郢都)的詩,最未幾句是:

鳥飛返故鄉兮,

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鳥兒飛出去以後,仍然要回到它生長和棲息的老家;狐狸死在洞外時,它的頭還要遙對著它所住的山丘。這是形容離國離家的人對祖國和家鄉懷念不忘的心情,也有人說作“越鳥南棲,狐死首丘”。越,指南方(古越國在南方)。南方的鳥飛到了北方,棲息時,也要棲息在向南的樹枝上,叫做“越鳥南棲”。“狐死首丘”很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