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海岸線(1 / 1)

多姿多彩的海岸線

水鄉澤國的河海口岸

我國的大河多是從西向東流入大海,在入海處泥沙堆積成三角洲平原。有一些河口是喇叭形的海灣,稱三角港。這種三角港是河水與海水長期交鋒的結果。

天長日久,三角港擴大成為三角洲。這裏地處海濱,地勢寬闊平坦,湖泊眾多,河渠縱橫,土地肥沃。像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富饒的農業區。我國較大的沿海三角洲有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雄偉壯麗的港灣海岸

在大連海濱,岩壁峻峭,礁石在海中兀立,海水咆哮著湧向海礁,卷起一陣陣白沫飛濺的浪花,這就是港灣海岸。由於波浪成年累月永不停歇地衝刷,海岸的輪廓逐漸改變著,伸向大海的山岡成了海岬,海岬突出的部分為岬角,海岬被衝裂切斷而向後退,便形成斷崖陡壁和岸石灘地。

岬角遭破壞後形成的大量岩屑和泥沙又被海浪沿岸推移,有的成了陸連岸。這類港灣海岸廣泛分布在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以及杭州灣以南的浙、閩、粵、桂沿海。它為人們建造優良的海港、海水養殖場和海濱浴場創造了條件。

粉砂淤泥質的平原海岸

在渤海沿岸,華北平原直接與大海相連,那裏海岸線平直,地勢低窪,海中水淺底平,距岸邊幾十千米的大海水深仍隻有三五米;海水黃渾,風平浪靜,在平坦的泥質海底上棲息著肥美的魚蝦大蟹,這就是粉砂淤泥質平原海岸。

我國有長達2000多千米的平原海岸,主要是渤海西岸及黃海西岸的江蘇沿海。此外,遼河平原的外圍以及閩、浙、粵的一些河口與海灣頂部也有小麵積分布。平原海岸主要是由潮流與泥沙的矛盾作用形成的。由於幾經海陸變遷,使海濱平原蘊藏了豐富的油田,如今渤海海灣已成為我國主要海上產油區。

灌木叢生的紅樹林海岸

紅樹的生長要求終年無霜、溫暖而潮濕的氣候,它耐鹽耐堿,適合在熱帶、亞熱帶風浪比較小的淤泥海灘上密集生長,形成奇特的海濱森林。我國的紅樹林海岸大致從福建的福鼎開始,經台灣、陽江、電白、海南島到欽州灣。紅樹林是一道天然防護林帶,其自身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是沿海人民的一大財富。

風沙飛揚的沙丘海岸

我國沙丘海岸不長,但分布相當廣泛。如冀東沿海的秦皇島與北戴河之間,洋河口與灤河口之間,山東半島蓬萊、威海一帶,廣東的電白、湛江和海南島一些地方。

風光旖旎的珊瑚礁海岸

我國的珊瑚礁海岸大致從台灣海峽南部開始,一直分布到南海,其形態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珊瑚礁海岸就是由珊瑚的骨骼積聚而成的礁石海岸。

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

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馬尾藻海,大體位於百慕大群島以南、北回歸線以北,由墨西哥灣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圍繞而成。馬尾藻海遠離江河河口,海麵平靜,浮遊生物少。因此,馬尾藻海水清澈湛藍,是世界上透明度最大的海。馬尾藻海水溫、含鹽度都很高,海流、風向均以順時針方向運動,加上海藻叢生,對船隻航行極為不利,向來被視為危險海區。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邊緣部分,都與大陸或其他陸地相連。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馬尾藻海卻是一個“洋中之海”。它的西邊與北美大陸隔著寬闊的海域,其他三麵都是廣闊的洋麵,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線的海。

馬尾藻海的海麵上布滿了綠色的無根水草馬尾藻,仿佛是一派草原風光。在海風和海流的帶動下,漂浮著的馬尾藻猶如一條巨大的橄欖色地毯,一直向遠處伸展。除此之外,這裏還是一個終年無風區。在蒸汽機發明以前,船隻隻得憑風而行。那個時候,如果有船隻貿然闖入這片海區,就會因缺乏航行動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自古以來馬尾藻海被看作是一個可怕的“魔海”。1492年8月3日早晨,航海家哥倫布率領的一支船隊就在那裏被馬尾藻包圍了。他們在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個星期才擺脫了危險。

拓展閱讀

馬尾藻是一種海洋生物,是海藻的一種。藻體分為固著器、主幹和“葉”三部分。固著器為盤狀或假根狀等;主幹圓柱狀,向四邊分枝;藻葉扁平,單生,圓形,倒卵形或長圓形,多數具有毛窩、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