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能行駛車輛(2 / 2)

原來,地球在自轉時,地軸與其垂線形成一個約23.5度的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轉時便有6個月時間兩極之中總有一極朝著太陽,全是白天;另一個極背向太陽,全是黑夜。南、北極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

在南緯90度,即南極點上,晝夜交替的時間各為半年,也就是說,那裏白天黑夜交替的時間是整整一年,一年中有半年是連續白天,半年是連續黑夜,那裏的一天相當於其他大陸的一年。

如果離開南極點,緯度變低,不再是半年白天或半年黑夜,極晝和極夜的時間會逐漸縮短。

到了南緯80度,也有極晝和極夜以外的時候才出現一天24小時內的晝夜更替。

如果在極晝期間到南極或北極旅遊,那麼就可以看到奇特的日出奇觀:太陽升上地平線之後,循著螺旋形的軌道緩慢上升,上升至一定位置後,再慢慢地落入地平線。太陽始終斜斜地掛在地平線的附近。

拓展閱讀

在極夜期間,天空是明亮的,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怕。在月光和星光的照射下,冰雪顯得格外美麗。當月亮半圓的時候,一天天升起來,並且終日不落,滿月的時候升得最高。

日食總是發生在農曆初一

所謂“食”就是指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發生的原因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區被月影所遮蓋而造成的。

日食必發生在農曆的初一。這是因為隻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這樣才有可能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

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農曆初一都有日食?為什麼不是每個月的農曆十五都會有月食呢?

這是因為除了上麵的條件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日食和月食的出現。我們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稱為黃道,把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稱為白道。黃道平麵與白道平麵不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平均有5度9分的夾角,並且隨時發生變化。隻有當月球運行到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和降交點附近時,才會發生日食。

日食共有三種,即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叫日偏食;月球隻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麵,好像一個光環似的叫日環食;太陽被完全遮住的叫日全食。這三種不同的日食的發生跟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互變化著的位置有關,並且也決定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 月球比太陽小得多,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直徑的1/400,而月球與地球間距離也差不多是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的圓麵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能把太陽遮住進而發生日食。

太陽和月亮的視角度都是大約半度,而月球公轉一周是360度,就是每個小時移動半度,即一個月球的位置,所以日食從開始到結束最多兩個小時的時間,即移動兩個月球的位置,如果不是全食則時間更短。另外,因為地球在自轉,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每個小時移動15度,這樣,就是說在30度的範圍內,太陽帶著月球同時移動,並同時發生日食現象。

對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我國古代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其他的文明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有許多“解決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用物或人祭祀等。

拓展閱讀

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國河南省安陽的民眾,仰望天空時發現,之前光芒四射的太陽,突然產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來。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後,卻又開始複原了。這就是人類曆史上關於日食的最早記錄,它刻在一片甲骨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