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的認識
賭博是指用財物作注比輸贏。賭博是一種醜惡的社會現象,一種違法犯罪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沉醉賭博,甚至有人以賭博為職業,他們賭博的花樣很多,有的用麻將、撲克、骰子、牌九賭,有的用抽彩、打桌球、猜號碼、猜拳、鬥雞、電子遊戲機賭。
賭博不僅危害社會秩序,影響生產、工作和學習,造成許多家庭不和,甚至傾家蕩產,妻離子散,而且誘發其他犯罪。贏了錢的就大肆揮霍,腐化墮落;輸了錢的想要返本,走上盜竊、搶劫、詐騙、貪汙,甚至行凶殺人等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市某中學初中男生陳某無心向學,經常與社會上的“爛仔”混在一起。一次賭博輸了沒有錢給,“爛仔”們逼他要錢。於是,他鋌而走險,偷家中財物,偷同學鋼筆,偷教師的錄音機等去變賣,經學校老師的多次教育仍不悔改,最終因盜竊罪被判刑2年。
為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保障廣大家庭和睦幸福,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法規規定,禁止賭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三十條規定:“賭博或者為賭博提供條件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或者依照規定實行勞動教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零三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聚眾賭博、開設賭場或者以賭博為業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並處罰金。”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求學的黃金時期,應當將寶貴時間集中精力地用在學習上,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千萬不要參加賭博,荒廢學業,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賭博的特點
賭博是一種用財物作注爭輸贏的行為,是一種十分普通也十分常見的不良行為。雖然我國的刑法第303條明文規定了“賭博罪”,禁止任何以營利為目的的賭博行為,但是,在青少年中,這種不良行為還是具有很高的發生率。
青少年的賭博行為與成年人的賭博行為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也有一些特點。青少年的賭博行為大體可分為幾類。
按賭博地點分類
青少年進行賭博的地點分校園賭博和校外賭博。
校園賭博一般是在課間休息、中午休息、自習課等時間發生,還有些學生甚至在課堂上用隱蔽的方式進行,如遞條子、打手勢等。在一些管理不太嚴格、校風渙散的學校,學生校內賭博比較盛行。
校外賭博比校內賭博要嚴重的多。由於現在的社會環境比較複雜,青少年校外賭博往往會涉及一些賭博場所,在賭博的過程中會有成年人參加。在節假日、寒暑假,有較長的時間可能會發生賭博。
按參與成員的穩定性分類
青少年參與賭博活動可以分為結夥賭博、糾合賭博、補缺賭博三類。
結夥賭博是指一些青少年結成非正式的群體,經常性地進行賭博活動。結夥賭博的參與者往往是由於某種共同的原因聚在一起,例如,居住地點比較集中、家庭背景相似、愛好相同等等,有些是因為學習成績都比較差。
糾合賭博是指一些青少年臨時糾集在一起進行賭博。參與賭博者之間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的關係,賭博活動也不是經常性的,而是由於某種原因、暗示或者周圍人的慫恿而發生的。通常是一哄而起,然後一哄而散。這種賭博在青少年中比較常見。青少年由於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強烈,在許多事情上喜歡“占上風”。又由於社會經驗少,情緒容易衝動,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引誘和慫恿而進行賭博活動。
補缺賭博是指別人在賭博過程中,因為缺少賭友,讓青少年來“補缺”的賭博現象。青少年參加這種賭博活動,最初可能是被動的,內心也是不情願的,但是如果多次被迫參與並且學會了賭博的方法,就有可能形成“賭癮”,成為參加賭博活動的“常客”。 按賭注的形式分類
青少年賭博行為可分為實物賭博、現金賭博和混合賭博三類。
混合賭博是指使用現金、實物、勞動等作為賭注進行的賭博行為。在許多情況下,青少年進行賭博時,往往使用多種賭注。例如,一些青少年先用實物進行賭博,在賭博興趣加劇時,往往覺得實物賭注不過癮,就會改為用現金作賭注。還有一些青少年會用一定形式的勞動作為賭注進行賭博,最常見的勞動是賭輸的一方為賭贏者做作業,打掃衛生等等。
網絡賭博認識
網絡賭博是指以利用或部分利用網絡的手段進行下注或購彩的行為。從犯罪學上分類,它屬於網絡環境下的傳統犯罪。網上賭博吸引人們參加的原因之一是它有極強的可行性和匿名性,賭博網站24小時開放。現在,在線賭博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在網上你隻需要有一張信用卡,就可以24小時在家中賭個昏天黑地了。網上賭博最令人憂慮的是它對青少年的影響,因為你可以禁止未成年的人進入賭場,卻無法禁止未成年的人進入賭博網站,他們可以用父母的信用卡號碼登記,便可進行賭博。哈佛大學於199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網上賭博參與者竟是年輕人居多,在大學生中尤其流行,占了網上賭客一個不小的比例。美國全國學生人事管理人員協會曾在阿默斯特市的麻省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十分驚人:接受調查的近半數學生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在網上賭博,1/4的學生懷疑身邊的同學已患上了賭癮。而在國內,雖然目前這種現象還不多,但學生上網賭博的事情仍時有所聞。不久前就曾有報道稱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城多家網吧非法經營,甚至開設麵向學生的賭場,令得一些學生沉湎其中,甚至輸光上學費用。目前,從如角子機或十三張那樣的賭場式賭博,到賭全國足球聯賽、足球世界杯賽事和職業高爾夫賽的賽果,甚至賭薩達姆會不會被外星人帶走,互聯網上的賭業已成了一門大生意,而且正越做越大。賭業在網上為何會如此興旺?據知情人透露:建立一個賭博網站投入不多,而且即使是不甚精明的經營者也會在一年中收回成本。“互動賭博新聞”的出版商休·施耐德指出,目前全球40多個地區,包括大多數的逃稅區都允許網上賭博。對於賭博參與者而言,網上賭博更具冒險性,因為不知道成敗的概率。不過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有人曾在賭贏要收錢的時候發現網站突然關閉,損失了7000美元。一些批評家把網上賭博比作是毒品。加勒比海地區大約一半的賭博都是美國人參與的。政客們擔心,網站正引誘大學生參與賭博。網上賭博提供了一種更為快捷的消磨金錢的方式。他們還認為,這些賭場亦是洗錢者的天堂。
網絡賭博特點
網絡賭博形式包羅萬象,從角子機13張、21點等賭場式賭博到賭足球聯賽、職業高爾夫賽的比賽結果,甚至好萊塢影片票房上座率都可以成為網絡賭博的形式。
與傳統賭博一樣,網絡賭客在意識到賭博可能失去財物的情況下仍將一定的財物進行投注,其行為具有自願性,結果具有偶然性,賭博的標的具有財產性。另一方麵,由於網絡的高科技性、虛擬性,網絡賭博體現出與傳統賭博犯罪不同特征:
成本低、人數多
相對於傳統有賭具、有設施的物理賭博,網絡賭博的成本更低,隻需要開辦網站,架設服務器就可以進行。從“莊家”、“賭頭”角度分析,這種投入顯然要比蓋賭場、購置各種設備經濟,而且營利豐厚。而網絡的開放性從理論上講,全世界上網的人群均能通過犯罪分子開設的網站參與賭博,這樣聚集的賭客範圍將大大擴張。
互動性強、隱蔽性高
從賭客的角度分析,參賭者通過信用卡在互聯網上下注結算並通過金融賬戶自動轉賬,無需攜帶現金,通過網絡跨地區、跨省、甚至跨境聯係其他賭客等,無疑使網絡賭博具有更強互動性。而網絡發展形成了一個虛擬的電磁空間,既消除了國境線,也打破了社會和物理空間界限。在這個虛擬空間裏對所有事物的描述都僅僅是一堆冷冰冰的數據,這些數據隻要輕敲一下鍵盤即可以全部刪除,不留一點物理痕跡,從而具有更高隱蔽性。
影響廣,危害性大
網絡犯罪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取決於計算機普及應用的程度和社會資產計算機網絡化的程度。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我國目前網民總數居全球第二,境內外賭博集團紛紛瞄上中國“市場”。在互聯網上,麵向中文用戶的網絡賭場也越來越多,各種網絡賭博的光盤也不斷湧入中國境內,而境內參與賭博的人數及涉賭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穩定。
難以監控
許多賭博網站將服務器合法地架設在法律允許賭博的國家,這些網站不觸犯所在地國家的法律,即使觸犯了我國的法律,服務器所在國既無法處理,也無法提供司法協助。而社會原有的監控管理和司法係統中的人員往往對高技術不熟悉,對高新技術犯罪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來對付它們,專職辦案部門的素質和綜合性業務知識遠不能適應賭博高科技化的現實,對利用網絡查處賭博的專業知識極為欠缺。
賭博的危害
學習成績下降
大量事例證明,參與賭博的青少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學習成績的下降,而且陷入賭博活動的程度越深,學習成績下降得就越嚴重。
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由於賭博活動的結果與金錢、財物的得失密切相關,所以迫使參與者要全力以赴,精神高度緊張,精力消耗大。經常參與賭博活動會誘發嚴重的失眠、精神衰弱、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影響心理健康
同時,還會嚴重損害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素質下降,道德品質也會下降,社會責任感、恥辱感、自尊心都會受到嚴重削弱。
導致犯罪
再有,賭博會使青少年把人們之間的關係看成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逐漸成為自私自利、注重金錢、見利忘義的人。更嚴重的還會導致違法犯罪。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青少年因為賭博而最後走上暴力和偷盜等犯罪道路。
毒品的認識
毒品是人類的公敵、全球的公害,它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安寧。近幾年來,在我國已絕跡30多年的吸毒現象,又在國際毒潮泛濫的影響下沉渣泛起。吸毒人數在迅速增多。在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毒品正猖狂危害著我們的社會,危害著我們的青少年。禁絕毒品,掃除毒害,關係著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順利進行,關係著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重大問題。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製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品和精神品。
危險的好奇心和無知心理的誘導
青少年思想激進,少有保守思想,對於未知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失足。據深圳戒毒所統計,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好奇心而染上毒癮的占70%。一家報紙的調查顯示,竟然有73%的中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嚐嚐毒品。”
好奇心的強弱程度是與外界環境的刺激相關的,越是政府明令禁止的,越是能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毒品買賣活動一般都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即使看到,也多是電視、電影中的鏡頭,絕大多數人沒有體驗。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在別人的唆使和引誘下,青少年很容易走上吸毒的道路。另外,有些人還存有僥幸心理,明知吸毒的危害,但經不住別人的勸誘,竟天真地認為嚐嚐無妨,即使成癮也能戒掉,結果以身試毒。雲南戒毒中心1999年調查表明,當熟悉的人向你提供毒品時,認為吸一口不會上癮的竟占75%。
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孩子生長的地方,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培養。據調查,吸毒的青少年受家庭因素影響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父母本身有吸毒的行為。孩子看到父母吸毒,耳濡目染,便由模仿到吸毒成癮。在這種家庭裏,父母是最大的教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