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苦攻英語
錢三強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專家。
錢三強的父親是北京大學國文係的教授。他從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很喜歡讀書。
上中學後,有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孫中山先生寫的兩本小書,一本是《三民主義》,一本是《建國方略》。《建國方略》裏講,要把黑暗、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並勾畫了一幅中國光明、美好的圖景。這兩本書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他立誌要學習科學,為祖國走向富強貢獻力量。
當天晚上,錢三強找到父親,鄭重其事地說:“我準備學工科!”父親很支持兒子的誌願,問他準備怎麼學?他回答說:“我準備考南洋大學。”南洋大學,就是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父親又問:“南洋大學教師講課一律用英文,你現在學的是法文,怎麼考啊?”這一問,可把錢三強難住了。他找到幾個同學商量了一番,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過了幾天,他又找到父親說:“我們幾個同學商量好,先考北大預科,然後再考南洋大學。”父親說:“北大預科入學考試就考英文,你還是不成呀?”錢三強決心說服父親,他出主意說:“我們聽說,預科最重視的是數理化幾門基本課程,至於英語的入學考試嘛,您跟主考部門說說,先考我們的法語,入學後,我們再補學英語,保證考上去,不然,就留我們的級!”
經過學校的同意,準許錢三強和另外兩個同學考試法語,結果,他們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了。
入學後的第一節課,課桌上放的就是英語課本,教師講的是英語,同學們回答問題用的也是英語。錢三強突擊了幾天,掌握了一些英語單詞,勉強能聽懂幾句。但是,往往是上句還沒聽懂,下句就接踵而至了。一堂課下來,老師究竟講了些什麼,他糊裏糊塗,弄不清楚。
是繼續學下去,還是半途而廢?錢三強想起自己在入學前所作的保證。他對父親說:“不用為我擔心,半年之內,我一定爭取英語及格。”
錢三強說到的,他就決心做到。他抽出更多的時間攻讀英語,終日抱著英漢詞典,反複翻閱著;他的筆記本上,抄滿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就連走路,他也用來背誦英語單詞。在那段日子裏,他從早到晚,想的、說的、寫的都是英語單詞。
暑去寒來,半年過去了。這一天,又舉行英語考試,錢三強的成績不僅及格了,而且超出班裏一些一直學英語的同學。當他把英語考試卷送給父親看的時候,父親滿意地笑了。
這隻是錢三強攻讀英語的一個小故事。後來,他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後到法國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留學,在約裏奧·居裏夫婦即小居裏夫婦的指導下,他首先發現了核裂變的“三分裂”現象。他將這項重大的研究成果,分別用法文和英文寫成長篇論文,同時在法國和英國發表了,引起國際物理界的高度重視。小居裏夫婦欣喜地說:“這項研究成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研究所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
當錢三強決心返回祖國的時候,小居裏夫婦又在他的鑒定書上寫道:“我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近十年來,在我們指導下的這一代科研人員中,錢三強是最優秀的!”
張廣厚落榜不灰心
中國年輕的數學家張廣厚,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他和楊樂在函數論研究中有很多創造性成果,國外把他們的成果稱為“楊、張定理”和“楊、張不等式”。1978年4月在瑞士舉行的國際學術年會上,他的學術報告獲得了世界數學家的稱讚。
可是,誰能想到張廣厚在上中學的時候,還曾經因數學不及格,沒有考上中學呢!
張廣厚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1948年,唐山解放了,礦工的兒子張廣厚去報考中學,可是因為數學不及格而落榜了。但是他毫不灰心,立即到補習班去學習。他抓緊時間,發奮學習。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床。學校大門不開,他就坐在路燈下溫習功課。等老師到校,他已經自習了兩三個小時了。經過三個月的努力,終於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開欒二中。
從中學時代起,他就興致勃勃地鑽研數學,開始在數學領域裏拚搏,為了練好基本功。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他嚴格要求自己,勤學苦練,做到“準、快、好”。他從不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出現差錯,一定要重算。他還注重練習快,借來一塊懷表,放在桌子上,集中全部精力,掐著表計時間,一次比一次算得快。在這個基礎上,又要做到好;字跡工整、格式正確、步驟嚴密。幾年的嚴格訓練,艱苦努力,他終於成了全校出名的數學尖子。後來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