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回憶博士論文的寫作過程,洋溢著激情,也充滿了艱辛。論文寫畢最後一個字時,本以為會如釋重負,全身輕鬆,但每看一遍,都覺得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間。曾在心中無數次想過要把論文中一些感覺研究不夠的地方再繼續做下去,但由於各種原因都未能成行,感謝這次論文出版給了我一次重新審視和深入探究自己文章的機會。

回顧自己在複旦園的生活,從1999年9月踏入這個校園,至2003年6月本科畢業直升碩士,到2006年6月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再到2011年1月博士畢業,屈指一數,我在複旦度過了近12個年頭。有時候朋友間開玩笑戲稱,我們把最美麗的青春獻給了複旦,而事實上,何嚐不是因為有了這個校園,有了這個校園中那一群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的老師,才使得我們擁有了這樣美麗的青春呢?

盡管生活時不時會給我一些或大或小的打擊,但總體而言,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在我不同的成長階段,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求回報地支持和幫助我,這其中包括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老師,還有很多其他關心我的親人和朋友。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我前進的道路不會如今天這般通暢順達。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博士生導師竺乾威教授。在本科寫作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就拜入了竺老師門下,竺老師廣博的知識視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豁達的生活態度令我敬仰。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竺老師多次就論文選題、結構以及具體行文等給予指導,我獲益匪淺,每次在寫作麵臨困境的時候,竺老師的指導總能幫助我找到前進的方向。

其次,我要感謝論文指導小組的唐賢興教授、朱春奎教授、陳曉原教授和唐亞林教授,還有高教所的熊慶年教授,謝謝老師們對論文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同時更感謝在求學期間老師們的諄諄教導。特別感謝唐賢興老師在我論文寫作過程中多次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朱春奎老師在論文出版過程中給予的細致修改建議。

此外,我要感謝我的碩士生導師胡雨春副教授,感謝她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支持,無論是我的學業,還是我的生活,胡老師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著我。

事實上,要感謝的老師還有很多,每一位老師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例如曹佩霖教授、浦興祖教授,在此無法一一將這些老師列出,但師恩將銘記心中,感謝你們指引和鼓勵我向著學術殿堂勇敢邁進。同時我也要感謝師兄韓福國,他在我最初開始著手寫作時給了我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感謝一直關心我的鄧金霞、鄭益文、張毅強、陳水生等同門,此外還有我的很多碩士同學以及本科同學們,在此無法將這些陪伴我成長的同學一一列出,但情誼永記心中。沒有你們的支持,我的寫作之路會坎坷很多。

複旦大學出版社的孫程姣女士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她非常認真、仔細地為我指出了書中需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此特別鳴謝!

我要特別謝謝我的丈夫張端鴻、父母、公婆、弟弟,以及其他親人和朋友們。如果沒有父母和公婆的關心支持,我難以全身心投入博士入學考試的備戰以及博士論文的寫作;如果沒有丈夫的鼓勵督促,我難以排除萬難將對學術的追求堅持下去;如果沒有親人和朋友們的關懷體諒,我難以從生離死別的傷痛中重新恢複和振作起來。真誠地說一聲,謝謝你們!我會更加努力。

最後,我想以此書作為禮物送給我的兒子張書衡,感謝他的到來為我的人生再次點亮希望,願他永遠健康、快樂!

劉虹

2012年6月於北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