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讀書造就危機時期的領導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在我們的一生中,林肯對我的影響非常重要。我把他視為自己的楷模,充分汲取他的生活經驗和奮鬥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2.林肯的這種刻苦學習,使他最終從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為統度美國的政治家,他的曆程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正是以林肯為榜樣,我才有信心一步一步邁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我的一生中,林肯對我的影響非常重要。我把他視為自己的楷模,充分汲取他的生活經驗和奮鬥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我把對林肯的認識都記述在我寫的一本林肯傳記中。書中的描寫可以感受到我對林肯的崇拜之情,以及對他理解的獨特視角。因為林肯的童年與我非常相似,因此我一直把林肯的奮鬥曆程看作是人生的經典。
林肯一直到十五歲才開始認識字母,雖然很吃力,但總算能閱讀一些文字,但是寫作,他根本無法企及。
1824年秋,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師來到這片墾殖地,建立了一間私塾。林肯姐弟每天早晚都要從森林中的小路中走四英裏,才能到新老師阿策爾·朵西的私塾求學。
林肯上學的時候戴一頂鬆鼠皮帽子,穿著鹿皮製的馬褲,馬褲短得離鞋麵還有一段距離,使得發青的脛骨裸露在外,任憑風吹雨淋。
私塾的小屋又矮又粗糙,老師幾乎站不直腰,教室四麵各省去一根圓木,罩上油紙當窗戶。地板和座位是用圓木劈開做成的。朵西老師認為隻有大聲地朗讀,才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是否認真。他在教室裏走來走去,如果誰不開口,就用教鞭打一下,因此,每個學生都盡量念得比別人更大聲。
林肯當時沒有錢買算術書,就用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別人書上的內容,然後把這些紙片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製的算術書。他去世時,他的繼母手邊還留有部分這種書頁。
從他上學後,他開始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不但能寫出自己的意見,有時甚至還寫一些詩,並將這些詩句和散文拿去請鄰居威廉·伍德指教,自己則暗記詩句,背給他人聽。
他在學校裏寫的第一篇作文,那是對一種夥伴們玩的殘忍遊戲感慨而寫成的。他和夥伴們經常一起去抓甲魚,夥伴們抓到甲魚之後,就把燃燒的煤塊放在甲魚背上,以此取樂。林肯求他們別這樣做,為了阻止這種做法,他赤著腳把煤塊踢開,這第一篇文章就是為動物請命而做,可以顯現他自幼就有特殊的憐貧恤苦之心。
他的文章引入注目。一位著名的律師對他關於政府的一篇文章印象很深,於是幫他尋求發表的機會。林肯寫的關於“克己”的文章就在俄亥俄州的一份報紙上刊出。。
五年之後,他以不定期的上課方式在另一所學校求學,他自稱那些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到此結束,他上學的日子一共加起來也隻不過十二個月左右。
1847年,林肯當選國會議員,在自傳表“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一欄內,他的回答是“不全”二字。
在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之後,他說:“我在年齡大的時候,知道的依然不多。不過我能讀、能寫。此後我就再也沒有上學了。在教育如此貧乏的基礎上,我可以達到現在這一點小成果,完全是日後應對各種需要,時時自學所獲得的知識。”
雖然那些教過林肯的人,都是一些信仰巫術、相信地球呈扁平狀的無知的流浪教員。但林肯在斷斷續續的求學過程中,養成了人類最珍貴的特質:對知識的熱愛,對學問的渴求。即使在大學裏,教育的目的也不過如此。
我與林肯相比,自己童年所受的教育要比他優越多了。我認為,林肯能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發奮讀書,正是林肯不向命運屈服的表現,也是我們該向他學習的地方。
學會閱讀,使得林肯見到了一個他從未夢想過的世界,閱讀使他的視野寬闊,有了夢想;二十幾年間,他生命中最熱愛的事情之一便是閱讀,是閱讀改變了他整個人生。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繼母為他帶來了五冊藏書:聖經、伊索寓言、魯賓遜漂流記、天路曆程以及水手辛巴達。林肯仔細地閱讀,把它們視為無價珍寶。他把聖經和伊索寓言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反複閱讀,正因為如此,這兩本書對他的文風、說話方式以及提出的論點都有很大的影響。
除了這些書以外,他渴望有更多閱讀的書籍,卻苦於無力購置,便隻好向別人借書報和任何印刷品來閱讀。
他會沿著俄亥俄河往下走,去向一位律師借閱修訂版的印第安納法典。之後,也會嚐試閱讀《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一個常請他幫忙挖樹樁、種玉米的農人借給他兩三本傳記,他很仔細地閱讀,其中有威姆斯牧師寫的《華盛頓傳》。當林肯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很著迷,他總是在傍晚的時候利用月光看到很晚。睡覺前,他會把書塞在圓木縫中,等到第二天日光照進小屋的時候,他就拿起來接著看,有一個晚上忽然下起暴雨,書本被雨水浸濕了,書的主人不肯罷休,林肯便隻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來作為書本的賠償。
在他所借的書中,他認為對自己而言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史考特教本》。這本書引導他認識了西塞.狄莫西尼斯(古希臘的雄辯家)和莎翁名劇中的精彩演說,並教會了他如何公開講話。
他經常會捧著《史考特教本》,在樹下走來走去,他大聲地朗讀哈姆雷特對仆人的吩咐,他也會複述安東尼在愷撒遺體前時的那段演說:“各位朋友,羅馬同胞,鄉親們,請聽我說句話:我是要埋葬愷撒,而不是來讚美他。”
每次讀到特別吸引他的段落,他就會記在手邊的紙片上,如果手邊沒有紙張,他就會用粉筆在一塊木板上寫下來。後來,他做了一本粗陋的剪貼簿,寫下所有心愛的句子,隨身攜帶,仔細研讀,很多長詩和演講詞就是這樣背會了。
下田的時候,他會把書本帶在身邊,當空閑休息的時候,就坐在田地的圍牆頂上看書。中午,他不與家人一起吃飯,他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看書報看得入神。
每當法庭開庭,林肯便會徒步走十五英裏路程,到河邊城鎮中的法庭去聽律師辯論。在和別人一起下田的時候,他偶爾會放下鋤頭和草耙,爬到圍牆上複述自己聽到的那些辯論——他在洛克港或布思維爾的律師那兒聽來的話。
有時候,他還模仿過頑固的浸信派牧師星期日在小鴿溪教堂裏發表的演講。
因為在田間幹活的時候林肯總是抽空讀書,學別人的演講和辯論,使雇用林肯的農場主認為他很懶,總是抱怨他“懶得可怕”。
林肯坦然地接受這些指責。並說:“家父隻教我幹活兒,可沒教我喜歡它呀。”
林肯的父親老湯姆終於斷然命令:一切愚行必須停止。可惜並未發生效用,林肯繼續著自己的學習。
林肯的這種刻苦學習,使他最終從一個貧窮的孩子成長為統率美國的政治家,他的曆程深深地打動著我。也正是以林肯為榜樣,我才有信心一步一步邁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獲得成功,其中之一的途徑便是像林肯那樣刻苦讀書,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在一個崇尚成功者的時代,這種引用成功人士的做法,能夠激發一般人的信心和勇氣,並能產生實際性的效用。
在美國曆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領袖人物。如華盛頓、亞當斯、傑斐遜和羅斯福叔侄,他們當了總統;富蘭克林、馬丁·路德.金,雖然沒有入主白宮,但對人類的曆史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林肯一直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總統,是美國有史以來或從過去直至將來美國最偉大的領袖。他鼓舞著、感動著全球各地各個階層的人們。他的刻苦學習、認真閱讀使得他學會了領導的藝術,在危機的時期獲得了領導的地位。
林肯就職時,7個州都從聯邦退出,組成了美利堅諸州邦聯。在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之前僅10天,傑弗遜.戴維斯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宣誓就任南方邦聯總統;布坎南總統也放棄了保持國家完整的希望,等著林肯的任期結束;甚至於布坎南在離開華盛頓時宣稱:“他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最後一位總統”;美國國會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撲滅反叛。事實上,在眾議院雖然提交了一項議案:授權總統召集各州民兵。但當時參議院卻通過了一項“要求陸軍部減少軍事費用”的決議。
這一切都是在在林肯當選總統、就職的這段時間發生的。當他最後就職的時候,南方已控製其領土上所有的聯邦機構,並奪取了南方幾乎全部的要塞與彈藥庫。美國商業與貿易的命脈——密西西比河,大部分也受阻或落入南方的控製範圍內。
首都華盛頓幾乎毫無防衛,隻有少量的軍隊守備,但在1861年,軍隊卻並未做好戰爭準備。這支由16000人組成的軍隊殘破不堪地分散在各地,裝備缺乏,組織鬆散。當時還有許多人同情南方,人們普遍地認為是指揮官溫非爾德·斯科特將軍不稱職。
當時大部分州的民兵比聯邦軍隊的狀況還要糟糕很多。
當時盛傳謠言,說林肯的就職典禮將遭破壞,總統要被殺死,華盛頓市也要被南方軍隊占領。美國首都處於軍事警戒狀態。當林肯宣讀他的就職演說時,美國處於其曆史上空前嚴重和險惡的危機之中。國家四分五裂,仇恨到處蔓延,而政府內部卻毫無卓有成效的領導可言。
在這一片混亂之中,不那麼有名氣的林肯宣誓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他是第一位在普選中隻得少數票的共和黨人總統,在華盛頓又是外來戶,人們普遍認為他不過是個二流的鄉村律師,完全沒有本領和能力處理總統事務。除了他最忠實的支持者以外,他在國內得不到任何人的尊敬,甚至他新任命的內閣成員,也認為他隻不過是他們可以操縱的傀儡。政治上,林肯夾在北方各州激烈的廢奴主義者與邊疆各州的蓄奴派之間,而他又竭力想讓後者留在聯邦之內。讓肯塔基州、馬裏蘭州等留在聯邦之內,對於他剛剛宣誓要保持、保護和守衛的國家至關重要,然而他又經常受到壓力要解放奴隸。這並不是說他讚成奴隸製,他相信“如果連奴隸製都不算錯,那就沒有錯誤的東西了”。但解放黑奴的時機還沒有到。在他當總統的早期就這樣做,隻能使國家進一步分裂。如果他此時號召完全廢除奴隸製度,那麼即使不是全部,也會有若幹個邊疆州要脫離聯邦,這一結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