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女中豪傑(3 / 3)

她的牙齒非常好,就像光滑的象牙。她從未看過一次牙醫。“蘋果醬”是她學到的第一個英文單詞,這是因為她在工作室裏聽人講得最多,於是便把它記住了。如果你現在要嘉寶用一個字來描繪好萊塢,她也許還是會說“蘋果醬”

凱瑟琳——一代女皇

卡耐基智慧金言:

1.人們無法驅逐屋裏的黑暗,然而,隻要讓光亮進來,黑暗更自然消失了。

2.凱瑟琳無疑是俄國帝王寶座上最著名的一個女皇,但是一般的曆史學家卻不願意承認她的偉大。

凱瑟琳是沙皇俄國時代一個女皇,但她的真名並不叫凱瑟琳,而且她也不是俄國人。

凱瑟琳無疑是俄國帝王寶座上最著名的一個女皇,但是一般的曆史學家卻不願意承認她的偉大。

她原來是德國一位窮困潦倒的公主流浪到俄國的時候,就像一個乞丐一樣,沒有人瞧得起她。可是誰也想不到正是這麼一個無錢無勢的女人,後來竟利用一切手段達到了和彼得大公爵結婚的目的,這實在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這位彼得大公爵,雖然是俄國皇族的後裔,但是卻粗魯凶暴,滿臉的痘疤,而且呆頭呆腦,連睡覺也不脫鞋子。所以,他並不是什麼很聰明的人。

彼得大公爵當了皇帝以後,舊態不改,常和仆人們一起酣飲,甚至親手鞭撻他的士兵。他在寂寞的時候會獨自找女人陪他解悶,在地板上玩。雖然他掌管一國的大權可是因為他不尊重自己,所以也沒有人尊重他。

凱瑟琳替彼得大帝接連生了好幾個小孩,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能獲得彼得大帝的愛寵,因為他認為這些孩子都不是他親生的,所以他也從來不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女對待。

雖然凱瑟琳僥幸嫁給了彼得大帝,並且她的丈夫又幸運地做了皇帝,可是彼得大帝並不喜歡她,甚至常常會當著許多客人的麵侮辱她,故意用粗俗難聽的話罵她。可是,誰相信罵這種話的人是一位“皇帝”,而被罵的人又是“皇後”呢?

他不僅恨她,經常恐嚇要和她離婚,而且還想把她送進修女院去了結她的一生。他這樣輕視她,自然也就難怪她厭惡他了。終於,她在暗中指使他的部下叛亂,並囑咐她的一個傭人在彼得大帝所飲的麥酒裏放了一點兒砒霜。但是身體強壯的彼得大帝並沒有馬上咽氣,凱瑟琳又索性將手中剩下的砒霜塞入他的喉嚨,想使他快點死去。就在這一天,凱瑟琳皇後登上了最高寶座。

凱瑟琳治理這個大帝國共達34年之久。許多人都很佩服她的才能。的確,她有治國的天才,稱得上著名的女皇。還有人稱頌她,說她能為彼得大帝守節數十年而不改嫁。其實,這可就錯了,她沒有改嫁嗎?但事實上她曾有數十個戀人。不,也許有數百個之多呢!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要算凱瑟琳。但是,她的生活卻是非常簡單。據說,她每天隻吃兩餐,而且並不豐盛。雖然她吃的飯菜都用精美的金碟子盛著,但廚師如果不小心把肉烤焦了,她也不過一笑了之,也照常吃下去。

她雖然是曆史上最淫蕩的女人,可是,她最會保養自己的身體了。她從來滴酒不沾,也不喝其他有刺激性的飲料。她愛喝葡萄汁,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喝一點咖啡。她從來不抽煙,但卻喜歡聞鼻煙。

她非常驕傲,據說那些沒有寫“女皇陛下”的信,她是永遠都不拆閱的。曾經有個男子在酒醉後對人揚言,說自己是凱瑟琳的丈夫,結果女王惱怒地割掉了他的鼻子。

後來,她的體重日增,胖得和老母豬差不多這使她的兩腿難以支持,連走路也漸感困難。她成天為此而憂慮直到有人為她設計了一輛輪車代步,她才不再煩惱。

她在晚年時,連牙齒都掉了,可是浪漫的靈魂依然燃燒著春天的欲火——她竟然愛上了一個年輕男孩子。從年齡上來說,她可以當他的祖母了。她在位的最後幾年,竟放任這個無知又無能的小糊塗蟲,讓他像皇帝一樣治理俄羅斯。

海倫——身殘誌堅的楷模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她在無聲無色的世界裏生活,卻譜寫了一首輝煌的人生之歌。

2.大多數人都以為失明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但是,海倫·凱勒卻說,她對於自己的盲聾並不十分在意。

3.保持自己行動舒緩有序,心靈的活動才能更加靈活敏銳,身體也必會健康協調。

她在無聲無色的世界裏生活,卻譜寫了一首輝煌的人生之歌。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拿破侖和海倫·凱勒是19世紀最有趣的兩個人。”當馬克·吐溫說這句話的時候,海倫·凱勒還隻有15歲,但時至而今,在20世紀,她仍是最有趣的人物之海倫·凱勒的兩眼完全失明了。然而,她卻比許多有眼睛能看見整個世界的人所念的書多得多——比一般人多出100倍,而且她自己也完成了7部巨著。她以本人的一生為背景,拍攝了一部影片,而且親自參加表演。她聾得聽不到任何聲音,但她從音樂中所享受的樂趣卻遠比許多有耳能聽的人要多。

她一生中有9年說話的能力喪失了,可是,她卻到美國各州進行巡回演說;她曾在演藝界有4年之久以領袖的身份出現;她還周遊過全歐洲。

海倫·凱勒在剛出生時與平常人一樣。在她出生後的頭一年半也和別的小孩子一樣能聽能看,並且還開始學說話了。但是,突然降臨的一次災難毀壞了一切。她得了一場大病,結果,在她出生後僅19個月,便遺留下了嚴重的生理缺陷:又聾又啞又瞎,這對她的正常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開始的時候,她無法接受這樣慘痛的事實,於是便像深山野林中的野獸一樣生長。她打碎和毀壞一切她不喜歡的東西;她用兩隻手把食物填塞到嘴裏,而每逢有人想要對她的舉止和行為進行糾正時,她便躺在地板上四處亂滾、大哭大叫。

她的父母非常痛苦和絕望,最後迫於無奈,就把她送到波斯頓專門為盲人開設的珀金斯學院,懇求一位教師收下她。於是,一位光明的天使安妮·曼斯菲爾德·沙利文進入了她的悲慘生活。當沙利文女士進入那所盲人學校時,年齡也隻有20歲,卻接受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教導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小女孩。她本人的一生也充滿了淒慘、傷心和可憐的貧困。

安妮10歲時和她的小弟弟一同被遣送到馬薩諸塞州的某個貧民窟。那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她們姐弟倆所住的竟是所謂的“死屋”,一間專門用來停放那些待埋的死人的屋子。她的小弟弟不久便染病而死。至於安妮本人,在14歲時她的視力就已經差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被送

到聾啞學校去學用手指認字。不過,她的眼睛並沒有完全失明,直到50年後——在她去世前不久——她才整個地被黑暗所籠罩。

我根本無法用幾個簡單的字把安妮·沙利文對海倫·凱勒的偉大事跡,把她怎樣在一個月內將一個陷於黑暗苦楚中的小孩子拯救出來的事實講述清楚。這整個故事已經在海倫本人所著的《我的一生》中告訴了我們,並且令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夠體會到當這個又聾又啞,而且還雙目失明的小孩第一次意識到人類的語言是怎麼回事時,是何等的快樂。

對此海倫寫道:“要想找到一個比我更幸福的小孩肯定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躺在小床中度過對我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天,陶醉在她帶給我的喜悅中,我是第一次懷著急切的心情期待著新的一天的到來。”

海倫20歲時,她的學識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以至於她能考入拉德克利夫大學,她的教師也跟隨著她。當時,不但她的讀寫能力不遜於學校的其他人,而且她講話的能力也恢複了。

她學會的第一句話是:“我現在不啞了!”她翻來覆去地說,感到無比地驚奇和快樂廣我現在已經不啞了!”現在她講話時還略帶一點像是外國人的重音。她寫的書以及為雜誌寫的文章都是用凸版打字機打出來的,如果她想在空白上進行改正的話,便用壓發針在紙上刺出一個小洞。

她居住在紐約的福裏斯特希爾,距離我住的地方僅有數十步。當我帶著我的小狗出去散步時,常常看見她在花園中慢慢地踱著步,她惟一的伴侶是一隻牧羊犬。

我注意到她走路的時候,總是不住地對自己講話。不過,她並不像你我這樣活動嘴唇——她活動著自己的手指,用記號的語言對她自己講話。她的秘書告訴我說,凱勒女士對於方向的辨別力不如常人。她往往在家都會迷失方向,而且一旦家具的位置發生變動,她就整個地不知所措。

有的人因為她的失明,便以為她具有敏捷的第六感官,但事實上,她的觸覺、味覺和嗅覺與常人沒有多大的差異。

然而,她的觸覺還是非常敏銳的,她把手指輕輕地放在她朋友的嘴唇上,就可以明白他們在說什麼,把手放在鋼琴和小提琴的木板上,她就可以欣賞音樂;她甚至能把手放在收音機上,憑借它的震動來欣賞廣播中的各種節目。她欣賞音樂時,是把自己的手指輕輕地放在歌唱者的喉部,但她自己卻根本無法唱歌,甚至連一個音調也發不出。

如果海倫今天和你握過手,然後在5年後她和你再次相遇並再度握手,她就能通過握你的手而想起你來——而且,你當時的情緒是怒是喜,是失望還是得意,她都能感覺得出來。

她愛劃船和遊泳,尤其喜歡在叢林中縱馬疾馳。她擅長棋類遊戲,一種專門為她設計的棋具。

她甚至還喜歡玩紙牌遊戲,在桌子上鋪滿一些字和圖凸起來的紙牌。而每逢陰天下雨之際,她便會以編織毛線衣來消磨時間。

大多數人都以為失明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但是,海倫·凱勒卻說,她對於自己的盲聾並不十分在意。在整個黑暗而靜寂的世界裏,惟—使她感到不幸的是無法聽到人們發出的友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