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校的崗位管理1
第一節學校崗位管理概述
1.崗位管理概述
崗位管理是以組織中的崗位為對象,科學地進行崗位設置、崗位分析、崗位描述、崗位監控和崗位評估等一係列活動的管理過程。崗位必須在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管理,崗位管理較之於崗位分析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意義。
崗位管理是指以企業戰略、環境因素、員工素質、企業規模、企業發展、技術因素等六大因素為依據,通過崗位分析設計、描述、培訓、規劃、考評、激勵與約束等過程控製,實現因崗擇人,在人與崗的互動中實現人與崗、人與人之間的最佳配合,以發揮企業中人力資源的作用,謀求勞動效率的提高。
2.崗位管理的流程
崗位管理就是為員工成長舞台的設計和管理,包括崗位設計、崗位分析和崗位評價三方麵內容。崗位管理使員工明確工作職責,實現和企業同步成長,崗位管理能為績效考評和薪酬管理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
崗位設計
確定新企業的機構、崗位及流程。對於老企業而言,則應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對現有的崗位和流程進行優化。
(1)崗位設置。
崗位管理首要的工作是崗位設置,它是設置崗位並賦予各個崗位特定功能的過程。崗位設置須以管理科學的原理、所在行業和企業本身的特點、生產流程的特點以及職能部門的職能為依據,它體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整體管理水平,反映企業或部門機構的人員素質和生產技術水平等。
崗位設置的原則:因事設崗是崗位設置的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麵
最低數量原則。崗位設置的數量方麵要符合最低數量原則,即以盡可能少的崗位設置來承擔盡可能多的任務。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其崗位數量應限製在有效地完成任務所需崗位的最低數。一般來說,企業生產任務和經營管理活動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多少崗位,就應該設多少崗位,需要什麼樣的崗位就設什麼樣的崗位。
目標一任務原則。崗位設置必須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任務為主要依據。崗位設置是為企業目標服務的,它是完成生產經營任務的手段。因此,崗位設置應根據企業的目標、任務等的需要來進行,既要保證組織所必需的功能,又要保證組織的高效與靈活。
責權相等原則。有權無責,必濫用職權:有責無權,必難盡其責。整個組織中的每一個崗位的責權是對等的,必須嚴格保障組織中的每一個崗位擁有的權力與其承擔的責任相稱,責權相等是發揮組織成員能力與積極性的必要條件。
有效配合原則。所有崗位要在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每一個崗位與上下左右崗位之間要實現有效配合,以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崗位的能級之間、層次之間都要相互協調、組成一個有機的係統,發揮出整體大於部分的功能。
(2)崗位填充。
設置崗位後,還隻是搭起了一個框架,還需要規範性地填充人員到相應的崗位上去,隻有這樣,才能使崗位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功畿。
在填充人員到崗位時,必須遵守雙向選擇和公平公正原則,選擇那些有能力又有興趣到本崗位任職的合適的人員,力爭做到人盡其材、用其所長和職得其人,達到組織整體效益的最優化。在充填人員到崗位時,還必須遵循招聘的流程,采取科學的招聘方法,運用先進的選拔技術。要采取內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方法,主要的有:發布廣告法、社會性公開招聘、借助中介法、主管推薦法、檔案法等運用心理測驗、評價中心等先進的技術。
(3)崗位優化。
經過考核,將會發現崗位設置是否科學、是否協調的問題或崗位人員稱職與否的問題。對於不能發揮作用或作用發揮不到位的崗位,必須進行調整和優化,如對於性質相同的重複崗位要進行合並,對於遺漏的崗位要重新增設,對於含糊不清的崗位要重新界定和確定其職責和權力。優化崗位還包括理清崗位與崗位之間的關係,以保證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和分級管理。在調整和優化中,也包括對現任崗位人員的優化,如對於能力遠遠超過崗位要求的人員,要采取晉升、調整崗位工作內容等方法,達到人與崗位的匹配:對於不能勝任崗位的人員,要采取培訓提高、調整崗位、調整崗位工作內容等方法,達到人與崗位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