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生科技發明啟迪3(2 / 3)

玻爾一生中有許多趣聞軼事,以下再記敘幾件。

第一件——忙中出錯。玻爾在瑞典到英國途中,被安置在一架“蚊”式飛機的彈艙裏。飛機被氣浪顛簸,也可能遭遇德機,情況很危急。雖然環境如此險惡,但蜷縮在彈艙裏的玻爾仍然在全神貫注地思考他要解決的科學問題。以致沒有戴上飛機上必備的聯絡耳機,因此沒能聽到飛行員讓他戴上氧氣麵罩的通知。當飛機升到空氣稀薄的高空時,他已經因缺氧昏過去了。在倫敦機場上,歡迎他的人們發現他已奄奄一息。但更使玻爾懊惱的是,在匆忙出逃時帶走的、在生死攸關的航程中豁出命來保護的“重水瓶”,竟是一瓶地地道道的丹麥啤酒!原來,裝重水的瓶子是一隻啤酒瓶——他也會忙中出錯。

第二件——還原獎章。1945年德國投降後,玻爾又回到哥本哈根的實驗室。那瓶王水依然清澈如故,他打開瓶蓋小心翼翼地放入一塊銅。銅逐漸消失,瓶中出現了一塊黃金,這是兩年前溶入其中的那枚獎章的全部金子。他將金子取出,重新鑄成了與原來一樣的獎章。原來,黃金與王水發生了如下的化學反應:

Au+HNO3+3HCl=AuCl3+2H2O+NO↑

AuCl3+HCl=HAuCl4。

這HAuCl4是氯金酸。他把銅放入其中後,銅把金從氯金酸中置換出來,得到黃金。這就是玻爾智取獎章的故事。

第三件——兩位不同的老師。玻爾在哥本哈根大學完成全部學業後,便直奔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拜該室第三任主任——以發現電子聞名於世的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遜為師。個性直爽的玻爾覺得老師的原子結構模型——“麵包夾葡萄幹”有些缺陷,便對湯姆遜談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料這竟得罪了老師:初投門下的無名小卒竟敢向我的原子模型開火!這樣,玻爾的論文也未能在英國發表。不到幾個月,玻爾便悄然離開了湯姆遜。

這場風波對玻爾是一個打擊,但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後來的事實表明,這對玻爾一生的轉折以致對物理學的發展,倒成了一件好事。

他離開湯姆遜後不久,從朋友口中得知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一向關心青年,於是他轉而投向曼徹斯特大學,在盧瑟福的實驗室裏工作。在此這前幾個月,盧瑟福也發表了他不同於湯姆遜的模型——核式結構模型。玻爾也發現湯姆遜的模型有缺陷,但不敢貿然向盧瑟福攤開看法,因為他怕再遇到湯姆遜式的怒火。但在經過一段時間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終於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敲響了盧瑟福書房的大門。盧瑟福熱情地接待了他,仔細地傾聽他的看法。盧瑟福讚賞學生的勤奮與創造精神,鼓勵他把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論文初稿出來後,又提出重要修改意見,經過師生倆一連幾個長夜的傾談和逐字逐句的推敲,改定了這篇論文。盧瑟福將它和玻爾回國後又寫出的另外兩篇論文推薦給英國《哲學雜誌》,其中一篇名為《原子和分子結構》。這些論文於1913年發表在該雜誌後,在國際物理學界引起極大的轟動。玻爾在論文中提出的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使他榮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因此被譽為“原子結構學說”之父。他的成就,有一半應歸功於湯姆遜對待新生事物態度截然相反的、德行高尚的老師——盧瑟福。

玻爾的學說雖然並不完善,但卻代表著對經典物理學的一次徹底突破。他成為“與愛因斯坦齊名”的人。歐洲科學界甚至在他逝世後認為他“比任何人,甚至愛因斯坦在內都更多地改變了20世紀”。這是因為,玻爾和他創立並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為量子力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玻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首先,他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玻爾的父親、哥本哈根大學生理學教授克裏斯蒂安·玻爾的嶽父艾德勒,是有名的大金融家和政治家。根據德海濱14號古老、豪華的大廈,是這個家庭“經濟實力”的象征。

第二,他得益於父親正確良好的教育。經濟富裕並不能保證子女成才,如果財富使用不當,還會使子女成為“紈絝子弟”,老玻爾深知這一點。他培養孩子們朗誦歌德的《浮士德》,教他們讀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作品;帶他們去散步、劃船、看樹葉生長、登山欣賞彩霞雲海、講授雷電知識……還讓孩子們從小自己動手動腦。下麵一個事例可以看出老玻爾的正確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一次,自行車的飛輪出了毛病,玻爾不顧母親的反對,堅持自己修理,但拆開後卻不知如何安裝還原。這時母親叫女仆去請修理工,但卻被父親阻止。老玻爾平靜地說:“不要管這孩子,他自己會知道怎樣幹的。”果然,玻爾經過仔細觀察研究之後,終於把車子重新組裝好了。意誌、道德、人生觀、技能的正確培養,為玻爾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得益於玻爾自己許多良好的品質。對此,僅能掛一漏萬舉出兩例。一例是他與眾不同的犀利的眼光,對教科書上的錯誤一點也不妥協。一發現錯誤,便加上圈注,向老師提出改正意見,哪怕老師不相信他的,他也堅持按他認為正確的回答。一次,一個同學問他“要是物理考試恰好出在這些有錯的地方,是照你的還是照書上的回答?”玻爾毫不猶豫地回答說:“當然照對的回答,應該讓老師知道真正的物理是什麼。”他的這一品質使他在班級裏成為同學們聚集的“中心”。他的同學奧利後來作了如下回顧:“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我們都因他的所作所為而印象非常深刻。他的品格和風度給整個班級定下了調子。”第二例是他從導師盧瑟福身上繼承的品格和作風。他成名後依然同青年們朝夕相處,平等待人,從不擺權威架子,處處發揚民主作風,因此深受學生擁戴和尊敬。有時他的想法受到學生們的反駁,他聞過則喜,知錯就改。他虛懷若穀,總是說自己的數學知識比有的學生還差,說自己的表達不暢。玻爾越謙虛越有自知之明,愈是得到學生的熱愛和讚揚。當有人問玻爾,他何以吸引這麼多傑出的青年物理學家聚集在他身邊時,玻爾回答說:“我隻是不怕在年輕人麵前暴露自己的愚蠢。”